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是清末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苦读半生,耗尽年华,行将求乞,终成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作者对其在批判中也寄予了同情,然而小说中,咸亨酒店里的顾客,对孔乙己不是嘲弄,就是挖苦。虽是即时取乐,无甚敌意,也不够公道吧!于是孔乙己便用别人难懂的“君子固穷”之类的话来对付顾客们的嘲弄,也是自我解嘲、安慰吧! “君子固穷”是孔子的话(语见《论语·卫灵公篇》。孔乙己自知与顾客们谈不来,况又不屑与他们为伍,于是便借“圣言”来辨解。言外之意:只有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才能安守穷困,要是你们  相似文献   
2.
“一线穿珠”式一日活动,就是有目的地安排一根线,把“珠子”——一日活动中的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连缀起来,组成连续的教育过程,从而实现一日活动的综合。为叙述具体、明白,现以《认识母鸡和小鸡》的一日综合实践为例作一介绍。这次活动是在中班进行的,以“制作、创编作品准备参加演出、展览”为一根线,串起“珠子”,即围绕认识母鸡与小鸡的特征而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刚升中班不久的小朋友进行了以有关动物。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教学尝试动物有大象、小兔、大鹅、大公鸡、小熊猫等。这些分散在各动物身上的知识点(特征),就像一些散放在盘子里的珠子,如果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就会成为一副漂亮的项链。什么是“线”呢?我们安排了《粗心小画家过生日》的故事作为贯穿全课的线,意在教育幼儿争做认真细心的好孩子。这节课分为听、想、猜,认、忆,说,找、择、贴三个层次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自改互改”实验的同时,培养学生撰写后记,我已坚持了两个轮回.实践证明,坚持作后记收益非浅.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 一、创设了整理信息的必要条件.学生在“自改互改”过程中,接受了同学、老师的输出信息之后,大脑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的塑理工作.整理工作,一部分是识记储存信息的过程,一部分则是反馈信息的酝酿形成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四册《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一句,课本来作注解。此句的谓语动词“问”没有主语,究竟谁作主语呢?一般教学参考书译为:“(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也就是说此句的主语是他们(桃花源人)。笔者则认为此句的主语应该是“渔人”。以“桃花源人”作主语,乍看似有道理,象是承前省略主语。但纵观全文细味之,便觉不妥。首先,桃花源人既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就不应该提出“今是何世”的问题。再者,就连桃花源人的“男女衣着”,也“悉如外人”,还有何疑点要问“今是何世”呢?可见,以桃花源人作主语,是不符事理的。渔人“缘溪行”,突然发现了桃花源这一“绝境”,本来就觉奇异了,再听桃花源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