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按全国统一教学要求,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被列为必读的自读课文。根据此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学生自读这篇课文时,我除了让学生按〔自读提示〕进行自读以外,有意识用了动态化教学原则,着重引导学生在自读中体情揣意,进行创造活动。动态化这一原则是创造教育诸原则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的动态化原则,则是以“创新发现”作为教学目的和归宿的。它遵循动态心理系统,按照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通过假设、类比、想象和联想,去诱导、启迪学生在自读中寻求新颖的、众多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相似文献   
2.
精读与参读     
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中指出:“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为会么要“参读相关文章”?叶圣陶先生指出:倘若死守着“课堂精读文章”,“不用旁的文章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出来,难免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有把课内“糟读文章”和课外“参读”的“相关文章”结合起来,方能“普遍领会某一文章的各方面”。这实际上是一条培养学生逐步具有广博与精深学问的重要途径。教学实际也正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