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写作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教学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为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写作教学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获取更多、更好的素材,切实锤炼、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曾诚  胡志中 《四川教育》2005,(10):26-26
作业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离不开作业、作业设计的理念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不同.效果自然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可以有不同的作业分类方法。如果以“教材”为标准划分.教材上的练习可称为“规定性作业”.教材之外教师根据学情添加的部分可以叫做“补充性作业”;如果按程度深浅划分.可以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如果按完戍作业的方式分,又可分为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我们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针对过去作业的“软肋”.在作业的自主选择性和实践性方面作一些探索:第一组案例针对学生差异.从分层设置、弹性要求、自主设计等角度凸显作业的选择性;第二组案例则通过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沟通课堂内外,整合校内外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彰显作业的开放当然。这些做法与上面提到的各种作业方式并不矛盾.他们是彼此包容、相互补充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仅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农村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社会纠纷数量激增,种类日趋复杂。农村纠纷的现状也同样如此,纠纷种类增多、内容复杂。对于农村纠纷的解决方式,在社会转型时期,既要体现法律的权威,又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要在法治的旗帜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调解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农村纠纷解决体系",充分发挥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功能,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民事审前程序具有明确争点、固定证据及促进和解的功能,两大法系国家都规定了较为完善的民事审前程序,并把该程序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审前程序.为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需从比较法的视角借鉴两大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构建独立的审前程序.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学是教育部确定的法学十二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广大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高校法学教师如何教好民事诉讼法学,法学专业学生如何学好民事诉讼法学,一直都是法学教育者和学生十分关注的话题。就教师而言,要做到复杂的理论问题简单化,简单化了的知识体系化;就学生而言,要把老师整理形成的体系化的知识记住化,然后再学会把记住化了的知识运用化。  相似文献   
6.
中外诉讼证据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神示证据制度阶段、法定证据制度阶段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阶段。不同阶段的证据制度产生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其各自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诉讼构造下人们曾经和正在使用的不同证据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对此作出评价,试图展示给读者一幅关于诉讼证据制度发展沿革的脉络图。  相似文献   
7.
浅析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历来存在争议。拟从无过错责任原则产生的背景、内涵及特征出发,论述交通事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理基础,分析交通事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现实价值,指出《交通安全法》第76条有关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有利于我国法律秩序的统一、保障人权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的核心,而举证责任的分配则是核心的核心。其分配原则主要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及其补充——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一原则的地位和科学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议和责难。因此,从哲学的层面,深入分析并提出这一原则应有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将对民诉法的正确运用和贯彻实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