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思运 《学苑教育》2019,(14):26-27
一、一年级汉字书写指导的现状“字写不好”狭义为“态度不端”。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写字教学更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汉字书写的起步阶段,一年级语文教学,几乎一大半的时间都花在书写指导和训练上。然而,书写问题还是成为日常教学中老师们抱怨最多的话题之一,“该提醒的都提醒了,怎么就是写不好呢?”“为什么总是写得不认真呢?”最后,老师们大多会归咎为学生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2.
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备课本质上要求教师改变以"教"为中心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传统备课模式,转变成为以"学"为中心,从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维度,整体规划语文课程的备课方式。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备课,能够让学生在浅层学习基础上提升思维品质,在习得必要知识能力的同时,发展高阶思维,实现多方面的拓展延伸。基于此,本文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备课为例,就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备课策略展开探讨,以期能将小学语文课堂引导至深度教学层面,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礼"和"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仪教育"始终是中国儿童启蒙教育的重心。无论是"三百千"到《童蒙须知》、《白鹿洞书院揭示》,再到《弟子规》,传统礼教对学童的要求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然而到了民国时期,中西新旧文化的激烈碰撞成为时代的新变奏,这一时期对未成年人的礼仪教育要求也展现出新的特征。探寻民国时期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的要求,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力求寻找一些为今人可用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针对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吸毒、暴力、贫困等社会问题,由香港福利署、教育局等发起,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五所大学联合成立研究小组,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提供四亿港币支持,设计了"共创成长路"香港青少年正面发展计划(项目)。该项目以全港初中一至三年级青少年为对象,目的在于"透过培育青少年不同的潜能,加强青少年与他人的联系,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价值观,以促进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张家港市小学语文一直倡导“我在、无痕、生长”的课堂教学样态:“我在”即坚持儿童在场、学为中心;“无痕”即追寻语文要素柔性落地的方式方法;“生长”即旨在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培养学生“带得走”的内在素养。在我看来,实现这种课堂教学样态离不开对“儿童经验”的关注与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