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依据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和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对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激发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依据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和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对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激发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贵刊在2008年第12期刊登了姜海军老师的《质疑高考答案的科学性》一文,姜老师对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Ⅱ)物理第24题所给出的答案中,认为利用平均电动势求电源的平均功率有失科学性,笔者对姜老师这一观点不敢苟同.下面将原题和原解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三册第65面,对于半衰期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可以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笔者认为,称为“元素的半衰期”不妥当.因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核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因素(原子核的结构)决定,原子核的结构不同,一般衰变快慢不同,即半衰期不同.对于不同类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结构不同,半衰期不同;而对于同种元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