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一个为经济发展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而组成的一个全新的合作区域。广东抓住中央政府分别同香港和澳门签署了CEPA的契机,主动联合周边各个省区,适时提出并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扩展自己的经济腹地,而其它各个相关省区也希望在区域合作中,获得额外的发展机会和收益。然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仍然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比如劳动力流动的藩篱、承接产业转移的恶性竞争、地方保护主义的幽灵等等。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要积极创造条件,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和企业间合作机制的创新,主动采取相应措施,以积极的姿态,主动投身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把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基于行为主体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林权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中央政府政策偏好变化的具体反映,而且始终交织着政府强制与农户回应的博弈过程。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中央政府推动集体林权制度变革的主导力量来自意识形态,而推行林业“三定”则是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再次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则转变为生态效率导向。同时,农户并不完全是林权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对改革理念的认同度,决定着对新制度的接受程度,从而深刻地影响着林权制度的运行绩效。一言以蔽之,政府设计的集体林权制度型构着农户行为又为农户行为所型构,并在政府偏好和农户行为的互相作用中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3.
珠三角农民工同乡聚居及其生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同乡聚居给外来人口管理留下了隐患,已引起珠三角各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调查分析表明,缺乏专门训练的普通劳动者依靠地缘、血缘关系获取劳务信息进入珠三角从而形成扎堆就业,进而形成同乡初始聚居,并且在社会资本依赖和社区失灵两种因素作用下使得同乡聚居进一步稳定下来。农民工同乡聚居现象有利有弊,只要因势利导,措施得当,就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