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杜甫在夔州只住了一年零九个月(766四月—768正月)就搬了几次家。他究竟搬了哪几个地方?它们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又为什么搬?弄清这个问题,对于研究杜甫在的夔州的思想和生活不无意义。历来注家已作过许多有益的考证,但也有一些可能由于对白帝城和夔州一带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沿革缺乏实地调查研究,故难免偏执一说,或人云亦云。这自然与年代久远,缺乏实物资料(如陆游在东屯高斋见过的“大历中故券”)分不开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杜甫的诗作入手,结合夔地的具体环境来进行探讨,作  相似文献   
2.
惩罚:悠着点儿──学校教育偏轨现象透析胡焕章,胡宝山旧中国的私塾教育,先生可以用种种手段惩罚学生,惩罚越重,“严师”的美名越广泛传扬。这种情况早已成为历史的沉渣为人唾弃。然而,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惩罚手段又在校园里死灰复燃,使我们学校教育的某些方面偏离...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下旬,重庆市文史研究馆赴万州考察组一行19人,由副馆长、著名诗人 王群生带队,对万州区、奉节县、巫溪县等地区进行了为期10余天的工作考察。其间一项重要 内容,是由重庆市文史研究棺与奉节县夔州杜甫研究会联合举行“杜甫与夔州”学术交流会。本 刊应邀派代表出席了交流会。两地学者就杜甫在夔州的生活与创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 研讨与交流。为推动重庆文学的学术研究,繁荣重庆文学创作,本刊从本次学术交流会所交流 的学术论文和大会发言中,选择较为切近重庆文学史研究的视点,经本人重新整理,予以发表, 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