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对长江流域安徽省境内黄鳝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共检出6种寄生蠕虫,其中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高(41.8%),其次是鳗鲡独孤吸虫(3.5%)、大型多钩槽绦虫(3.5%)、胃瘤线虫(3.3%)、锯缘叶形吸虫(1.1%)、幼旋尾线虫(0.8%).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与黄鳝体长相关,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黄鳝体长小于32.5 cm时,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低(18.52%);体长在37.5~42.4 cm时,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高(46.61%).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感染率春季最低,秋季感染率最高.黄鳝采集的6个地点寄生虫感染的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均有所不同.2种寄生虫共感染黄鳝情况较常见,而3种寄生虫共感染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2.
细鳞斜颔鲴俗称沙姑子、黄尾刁、黄条等,在分类上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该鱼食性独特,以有机腐殖质、植物碎屑、着生藻类为食,素有“清道夫”的称誉,它不与常规饲养鱼类争食,在不增加投饵施肥条件下,单位面积鱼产量可增加10%~20%,同时还能净化水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此外,该鱼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名优水产品消费需求量增大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细鳞斜颌鲴的经济地位和环保作用不断凸显,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在综合效益驱动下,人工养殖迅速兴起,苗种需求量越来越大,改进养殖模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