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庖丁解牛(庄子)(一条)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个句子里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砉然”之声从何而来?二是“砉然”究竟是怎样的声响?第一个问题,根据旧注,说“砉然”是“皮骨相离声”,于是有人就翻译为“哗啦扯开皮  相似文献   
2.
传统训诂学对古代白话词义的研究一向是不重视的,自来积累资料甚少,因而古白话用词“每为旧时字书所不属道,近今辞典偶道之而不能探其源。”(黎锦熙语)至于训释方法.虽然过去许多学者在考释某些具体词义方面,根据本人的学识和经验,曾经做出了可贵的成绩,然很少考虑到从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西”“南”“北”不能分开来讲,它们都是虚位。四句连起来,是说(按当时兵制的规定,应征者应自备鞍马。)木兰忙于到处去购备出征用物。  相似文献   
4.
一、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李斯《谏逐客书》) “阿缟之衣”一般都注为“齐国东阿出产的丝绸衣衫”之类。但人们往往提出疑问:“阿”解释为东阿的根据何在?有人当然会端出旧注来给你看。不是吗?徐广《史记音义》早认为“阿缟”是东阿产的缟,但是,徐广是主要根据上文的“江南金锡,西蜀丹青”来推断的,其实“阿缟之衣”的前后并无地名,即以“宛珠”而论,以前注为“楚国宛地出产的名珠”,早有人怀疑其可靠性(宛城,宛陵,宛溪,宛县均不可能出珍珠),认为“宛该是  相似文献   
5.
[《切韵序》原文]昔开皇初,有刘仪同臻、颜外史之推、卢武扬思道、李常侍若、萧国子该、辛咨议德源、薛吏部道衡、魏著作彦渊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  相似文献   
6.
一、高太尉——“圆社高二”高俅在北宋实有其人。《东京梦华录》卷十“车驾宿大庆殿”条,写冬至前三日驾宿大庆殿,“是夜内殿仪卫之外,又有裹锦缘小帽、锦络缝宽衫兵士”十余人一队共十数队守卫。每队“各一名喝曰:‘是与不是?’众曰:‘是。’又曰:‘是甚人?’众曰:‘殿前都指挥使高俅。’更互喝叫不停。”又《靖康要录》卷七载高俅死后臣僚上言:“高俅初由胥吏,遭遇幸会,致位使相,检校三公,不思竭力图报,乃敢自恃呢幸,无所忌惮。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可见高俅确实做过地位相当高的殿前  相似文献   
7.
后皇嘉树,桔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园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温宜修,姱而不丑兮.  相似文献   
8.
古代白话作品中的数词,就其构成式和用法来说,大部分是跟现代汉语一致的。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比较特殊。这些语法现象,前人或未论及,或虽已注意,尚少全面讨论。本文试图从两方面着手来探讨:一、根据历史形态学的方法探究其来龙去脉;二、通过实例的分析归纳,探索其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