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学生》杂志创刊在一九三○年,那时我是个初中三年级学生。我对《中学生》的印象很深。它创刊时,我就是它的读者。五十多年前它的创刊号封面,我还记得。我很早就在《中学生》上投稿。那时《中学生》上有《读者之页》的栏目,我在那个栏目里投过稿,写的什么题目,用的什么名字,记不起来了。《中学生》是我的老师。我从《中学生》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有文化的知识,又有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四十年前逝世的邹韬奋同志是个终身不息地追求真理,不顾任何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进步而斗争的文化战士。在他的身上,既表现着热爱人民、为人民尽心竭力忘我工作的高贵品质,又表现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慨。在黑暗的旧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终于决心献身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韬奋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韬奋并不是在他开始从事文化事业时就是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经过自己的具有特色的道路而选择了自己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一个12岁的小男孩在公路上与同学一起玩滑板,面对疾驰而来的摩托车.他慌忙跳下滑板.结果因站立不稳摔倒在公路上.被摩托车撞中头部。10天后,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相似文献   
4.
杨简,字敬仲,自号慈湖,浙江慈溪县人(即今慈城)。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卒于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141——1226年)。与同时镇海舒广平(璘),奉化沈定川(焕),鄞县袁絜斋(燮)皆宗陆九渊(象山)之学,而且同在南宋孝宗淳熙时代(公元1127——1279年),故号称四明淳熙四先生。杨简,孝宗乾道年间进士及第,初官浙江富阳主簿,遭母丧去官,后历任浙江嵊县、江西乐平知县,以兴学训士闻于朝,乃召为国子博士。旋被贬于广西全川,复起用为兵部郎。宁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在我国革命文化出版事业上贡献了毕生精力的优秀共产党员黃洛峰同志逝世五周年,本刊特发下面一组文章。 黃洛峰同志(1909—1980.11)云南省鹤庆县人。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致力于文化出版事业。解放前,他先后担任过读书出版社总经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管理委员会主席;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中宣部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出版总署出版局局长、办公厅主任、党组副书记,文化部出版局局长、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文化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1979年底,他当选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6.
一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需要创新,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论点,发现新的资料。一切学科都要前进,都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研究是研究过去的事情的,它如何前进?如何创新呢?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实事求是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原则。过去的事实是怎样就是怎样,当然不能根据主观的  相似文献   
7.
一、杨献珍同志给孟一川同志的信一川同志: 四月十二日《光明日报》第三版胡绳同志写的《致友人书》,希望你看一下。特别是该文的第十三、十四、十五段,讲“历史研究者需要学习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这几段文章是指研究历史的人说的。把“历史”换成“文艺”,我觉得这几段话也完全适用于研究文艺的人。胡绳同志说,历史研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所谓“经济入侵”,有人称之为“狼来了”。比喻是很妙的,一则显其“狼”的居心叵测;二则也告诫国人应拒“狼”于千里之外,切不可崇洋媚外丢了祖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要吸取人类以往的全部文化──在"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胡绳顾颉刚先生在五四运动后不久开始从事学术活动,他孜孜不倦地工作,直到他逝世的1980年。他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学者、历史学家,在古史考订、古文献考订、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0.
面向新世纪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1世纪对材料人才的要求,培养具有材料综合性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研究,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进行新的尝试,即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将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文文化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