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高职衔接点包括人才定位衔接点、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点、人才培养规格衔接点、课程体系衔接点、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点和课程评价衔接点等.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常见加工机械与工具的使用和日常维护能力,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机械制造工艺制定、简单工装设计、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能力.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以直线式课程为主、螺旋式课程为辅.直线式课程边界的划分遵循学科细分逻辑,螺旋式课程边界的划分遵循能力成长逻辑.中职阶段课程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高职阶段的课程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要根据胜任的工作、适应的工作和发展的工作分别确定,以提高课程标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厘清课程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点是提高对接"精度"的关键,提出了课程标准的开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具体对接点及其实现方法。基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点的课程标准、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标准和基于项目的课程标准是课程与岗位要求对接的三种典型模式。一个专业的每一门课程标准不应硬性规定采用同一种模式,而应根据课程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降低课程标准、延长顶岗实习时间等问题。因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十分必要。合作学校在衔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上要达成一致;要明确相关岗位的质量职责,从组织和制度角度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执行。专业内审和管理评审是持续改进专业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专业层面的工学结合以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课程层面的工学结合则要更多地关注能力形成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难点问题是如何能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前提下,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采用"三段递进嵌套式"课程教学模式和过程性教学评价方法,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TEREX3307大型装载机为例,详细介绍主成分法分析设备故障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与思、知与行的统一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现阶段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要动手操作,而对其反思却关注不够,从而制约了学生迁移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笔者在教学实施中,以行动为导向,使学生进行被动反思、引导反思、互助反思,进而发展到自主反思,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知识断层现象主要出现在公共课中,知识链脱节现象主要出现在专业基础课中,课程内容重复现象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均存在。中职主要培养学生使用和维护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重在提高操作技能;高职主要培养学生的工艺设计与设备维修能力,重在提高智力技能。在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中,程序性知识避免重复,陈述性知识衔接提升。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采取引企入校、股份运作等多种形式,围绕专业办企业,依靠专业强企业,做大企业促专业,形成专业、企业互促互进、协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要创设职业情境让学生在课程进程中"动"起来,通过显性的行动带动隐性的反思。在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进程中,教与学的时空关系呈现"教与学对角线"规律。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越来越少,而学生的活动越来越多。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在教学进程中的某个时间段会出现时空上的交集。课堂教学时空关系大体分为"讲—练式"、"练—讲式"、"讲—练—评式"和"边讲边练式"四种情形。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它并不影响课程教学时空关系曲线的走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安排要起到促进学生建立引导性反思、互助性反思和自主性反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列表曲线上离散点的数值一般是通过测量或实验得到的.为便于数控编程,必须首先构造出一次逼近函数.逼近函数的构造方法较多,各有其优缺点.采用何种逼近函数要考虑离散点的测量精度及轮廓允许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