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是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之一。陈列在策划的过程中,尝试建构起一种重新诠释历史与文化的展陈体系,在湖南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宏大叙事的背景下,将"人"的主线一贯到底,而"民族大家庭"是其中介绍当今湖南人构成的重要环节。"民族大家庭"的视角将看起来零碎、片段化的社会事实串接起来,立足于博物馆藏品现状、拓展研究成果(如运用体质人类学方法开展的湖南族群来源与构成研究等)及引入数字化遗产技术,使之重塑特殊的历史与多样性文化,并以线条化、网络化、视觉化、可互动的叙事方式传达给观众,希冀最大程度地反映真实的历史,从而引发人们对遗产、集体记忆与认同的共鸣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查腊自然村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怒族社区。在这里,多种宗教长期并存,经历了一个从冲突到和睦共融的历史过程。而这一历史过程更是突出地展现了外来宗教在中国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的“相尊相容性”。多种宗教长期并存构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形成查腊社区的多元宗教文化。多元的宗教文化改变了这一民族社区的信仰状况,并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对多元宗教文化与民族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探讨,总结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文化已经被整合、嵌入整个民族文化体系之中,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普世性命题的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亦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活动。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遗产关系密切。面对国家及各级政府日益加大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又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呈现一种怎样的姿态呢?而在具有特殊性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又给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是怎样一种经验呢?试析之。  相似文献   
4.
当前,外部社会数智化正通过知识组合方式不断影响处于“三元空间”的包含教师在内的人类主体,知识获取途径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逐渐指向“个性化”大趋势。基于课堂智能分析场景的案例增量数据来进行垂直大模型学习,成为课堂智能分析大模型训练和人工智能支持教师能力分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基于能力形成的过程视角和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构建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然后,文章对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进行智能分析判别,构建了基于课堂智能分析大模型的教师教学能力分析框架和培养机制;最后,文章以北京市某学校的五年级语文老师为例,初步构建了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能力的映射关系和教师教学能力框架。文章通过研究,旨在为教师教学能力的个性化培养和智能评测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