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任何人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起作用,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我们谈小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的两个心理学问题。一、学生思维欠灵活,特别缺乏思考的可逆性。思维灵活性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它表现在思维方向即思维起点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上。目前,多数的学生思维呆板,解应用题只善于模仿、死套和依葫芦画瓢。往往思维起点局限于在一种关系上、一种算法上找出路。对思维曲折的、对已知条件的叙述方式不合乎日常习惯的题目,如小学数学第三册中的一题“四年级同学拾柴420斤,三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发生影响,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学习迁移。迁移可以分为正移迁和负迁移。如果已经掌握的知识对后面学习新知识产生积极影响,称为正迁移,也简称迁移。例如学生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对于学习小数、分数运算的意义,则有正迁移的效果。如果已经掌握的知识对后面学习新知识产生消极影响,则称为负迁移。例如学生在学习整数时,知道位数多的一个数一定比位数少的一个数大,但在学习小数时,就误以为也是如此,这就是负迁移,也叫干扰。在教学中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