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冬夜     
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我一人。虽然不远的墙边,也蹲有一团黑影,但他却是伸手讨钱的。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微笑着。在马路上是冷冰冰的,还刮着一阵阵猛厉的风。留在枝头的一两片枯叶,也不时发出破碎的哭声。  相似文献   
2.
写作漫谈     
把所见到的题材加工成艺术品,首先是要用我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找出主题来,然后把它加工成艺术品.这里头就得要注意文艺发展的规律,理论是抽象的说明文艺是具体的形象的描写.如果写诗,说"四月间我到了某个地方"这是一种抽象的说明.李白作的诗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是一个人的官名.他说杨柳的花落尽了,子规又在叫,使人家就想起了这是四月.假如说写"四月间他到了五溪",就没有诗意了,"杨花落尽子规啼"就有诗意.又如李白写的诗"烟花三月下扬州",他加上烟花两个字,就使人想起三月间烟花、烟雾.这个三月就变成很具体形象的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编纂工作刚结束,叔父应上海文艺出版社之约,着手编辑《文化老人话人生》一书,约请全国100多位文化、艺术、科技教育界的70岁以上的名人谈谈自己进入老年后的思想、生活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回顾,得到了这些文化名人的广泛支持。叔父吸取编近代文学大系工作信息的经验,又编了内部简报《(文化老人话人生)编辑工作情况》发给各地作者,相互沟通。从 1991年 5月 29日出版第一号到 1992年元旦出版第七号为止,历经有七个月时间。在这份内刊上,刊发了不少名家就此事写给我叔父的信,如端木蕻良、陈自尘、曹禺、马烽、姚雪垠等著名老作家的信,后来直接刊发在1222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化老人话人生》一书中,有些著名作家就编此书一事写给我叔父的信,后未编入《文化老人话人生》一书,因为他们另外写有“谈人生” 的专文编入书内。现挑选了一部分未刊发的信,如臧克家、施蛰存、张光年等前辈作家的信,刊发在下面,每封信的题目为叔父所加,现照原样刊出。(徐宗涟附i6)  相似文献   
4.
冬夜     
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我一人。虽然不远的墙边,也蹲有一团黑影,但他却是伸手讨钱的。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微笑着。在马路上是冷冰冰的,还刮着  相似文献   
5.
每年正月初一,我们小孩子都要跟着大人去朝庙子。傻高庙子何家寺总是有许多妇女在那里烧香,连平日不大出门的年轻姑娘,也打扮打扮出现在神的面前。一些卖各种玩意儿的小贩,便把平日不大看见的纸风车,一  相似文献   
6.
滇东小景     
艾芜  筱枫 《今日中学生》2016,(34):12-14
在一天的路程上,可以看不见一所人家,只是黑郁郁的松林,或是茅草的荒山,整天做你的伴,一路陪着你. 有时也会在半路现出幺店子那样的小茅屋,但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只见主人从板凳上翻爬起来,揉着饱带瞌睡的眼睛. 你把包袱从肩上放了下来,拭拭额上的汗,客气地喊道: “卖点东西来吃哪?老板.” “什么东西也没有呵.” 他挥挥手,摇摇头,现出非常穷的可怜样子. 等你把钱从衣袋里摸了出来,朝他的鼻子尖一晃: “给钱哪,给钱哪!”  相似文献   
7.
冬夜     
艾芜 《少年读者》2008,(6):11-12
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我一人。虽然不远的墙边.也蹲有一团黑影,但他却是伸手讨钱的。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微笑着。马路卜冷冰冰的,还刮着一阵阵猛厉的风,留在枝头的一两片枯叶,也不时发出破碎的哭声。  相似文献   
8.
(一)我们读古书,细细研究一下,总有些不可解的地方。奇怪的是,经过千百学者加以注释,都说不通,却没人看出,总是人云亦云下去。我先引一段孟轲的书来看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章》)关于《古公亶父,来朝走马》这一段诗,孟子认为国王好色、与百姓同之。但自孟子以后,从没有人这样解释过。陈子展先生对《诗经》是有研究的,颇有成绩。他看过历代学者对《诗经》的许多注释,把《诗经》几乎全部译为现代语言。他的“雅颂选译”,对《古公亶父》这一段诗是这样译的:  相似文献   
9.
夏天的旅行     
艾芜 《阅读》2014,(7):17-19
夏天的早上,住厌了都市的人,单是在火车里,看见了蒙着薄雾的青色秧田,开着柠檬色小花的棉地和门前系着一两条黑色水牛的人家,已经够心情爽朗了,何况在终点地方,欣欣迎人的,有点缀着海面的茶褐色的风帆和掠人衣袖的湿润海风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