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3877篇
科学研究   555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576篇
综合类   161篇
文化理论   44篇
信息传播   66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8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和新媒介的发展,传播逐渐从新闻宣传向公众外交转型,公众外交也日益从新闻报道向讲述故事倾斜。公众外交的主体可以多种多样,多部和声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由政府、媒体、企业、民间社团以及公民个体等组成的多元传播主体是当前国际传播中最主要、最有效的理念与实践。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可调动多元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复调传播"的多元格局。对外传播必须依靠多元传播主体共同努力,尊重多元主体所代表的利益阶层和价值取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之间的能动性。同时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四项原则,凝聚政府、媒体、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五方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协同的合力,共同开创中国对外传播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闻战线》今年二月号《试论当代中国报纸的流派》一文中有关‘海派’报纸评价的一些观点提出商榷。为活跃学术空气,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3.
香港中学数学竞赛,虽然是面向整个中学阶段(中一至中六)学生的,但从整个竞赛考查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来看,与我省初中数学竞赛的要求相近。  相似文献   
4.
终唐一世营建了许多行宫别苑,而与行富有关的书法、绘画、乐舞、杂耍、佛教、旅游等文化现象,使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载体,展示了唐文化辉煌灿烂的瑰丽篇章.灿若群星的行宫是唐文化的渊薮,颇具光芒的行宫文化是唐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多元化的射击测评模式给学员射击成绩的评定带来了新课题,我们在警体射击成绩评定中引入元评价中的效度和信度分析。从度量误差的角度,分别将可靠性和有效性两个概念引入射击成绩测评中,为射击成绩的评定尽可能提供实用的“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提出一些高考短文改错的建议并分析常出现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阎振瀛的画     
阎振瀛1940年生,美国杨百翰大学戏剧艺术与实用语言学博士;现任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教授,前任文学院院长兼艺术研究所所长。曾于国内外举办个展24次,包括巴黎展、北京展、美国纽约亚美艺术中心(AsianAmericanArtsCenter)等展览。被列入美国颇具权威性的《马奎斯世界名人录》中;德国慕尼黑大学与美国宾州大学分别有两篇博士论文研究他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阎振瀛的绘画,胸有成竹。他以探险式的行动从事创作,没有家法、没有师承,赤裸地呈现在单纯的形式和结构中。美国东方艺评家哈特妮女士(EleanorHeartney)著文,将他与毕加索、米罗、克力诸…  相似文献   
8.
9.
10.
屡见报载,录像机热已在中国城市掀起,不免心生感慨:天无二日的黄金时代对于中国电视是多么短暂!继而一想,纪录文化的行时也是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