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七月>讲述了西周时期的农事活动和奴隶劳动者的生活.刘尧汉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中论证彝族十月太阳历时,认为<七月>里的"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就是过年日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依此类推.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还勉强解释得过去,但对照诗的内容,这些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只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误导.  相似文献   
2.
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其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徒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文章拟从云南汉族居民民间文化的源流及云南方言中保存的内地元明方言词语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隋唐以后,废除了以推荐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打破士族垄断,改行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这种制度从较大范围内选拔官吏,使得处于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得以晋身,在其前期未始没有一些进步意义。但宋代以后,科举考试都用儒学经义;渐渐显出它禁锢思想的弊端,明清两代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是《四书》的文句,文章的格式必须是八股文,于是科举制度成为知识分子的牢笼。明清两代虽然也有不少有才学的知识份子,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但是,长达六百多年的时间,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没有留下一篇有价值有影响的八股文章。因此,揭露八股取士的科举制的弊端,抨击其罪恶,都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奣映是清初姚安府世袭土官,是一位学术上有巨大成就和影响的少数民族文学家和学者,他“高才卓识,著书八十余种”,晚年潜心读书写作,从事学术研究,培育人才,在云南获得崇高声誉。  相似文献   
5.
西南各少数民族(主要是彝语支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大同而小异,彝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正是民族迁徙和融合的反映。父子联名、左行直书、火葬是乌蛮别种(彝语支民族先民)的三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