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世界秩序是国际关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同时也是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研究并不充分的一个范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适应国际体系的变化,国际关系学的变革时代来临.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提上日程的.对世界秩序范式进行学理界定,分析世界秩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并探讨以此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是当前世界秩序研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维坦》是英国近代现实主义政治思想家霍布斯的成名之作。在该书中,霍布斯以利维坦为喻阐述了人们为避免自然状态下的苦难,通过订立契约、让渡权利、组成国家的过程。霍布斯所提出的人性恶、自然状态、利维坦(国家)等一系列概念及假设,不仅对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国际政治理论同样具有启迪意义。《利维坦》被经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视为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源泉,而理想主义的世界主义也从中汲取了有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秩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诉求,也是国际关系的核心议题。世界秩序研究是在诸多学派视阈内展开的,而对世界秩序的不同界定与认知导致了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女性主义等学派的分异。制度、权力、文化和性别分别是上述学派界定世界秩序的基本范畴。多维研究视角的糅合,有助于我们厘清世界秩序的表象,真实呈现世界秩序的本质,并为世界政治的发展辨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学派是国际政治正统理论,对它进行分析与批判是女性主义等非主流学派发展的必要环节。在进行理论建构时,现实主义预设了四项基本假定:第一,国际政治是与国内政治相分离的;第二,国际社会是一种无政府性状,缺乏合法的中央权威;第三,国际社会具有国家中心主义的特征,国家是理性行为体;第四,国家道德不同于普遍道德。这些假定构成了现实主义的立论基石。在这些貌似客观的假定之中,包含着对性别要素的排除以及对女性、女性特征的贬抑,运用女性主义视角对这些假定进行解读,是女性主义有效批判、成功解构现实主义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性别是女性主义介入世界秩序研究的根本起点。但受不同思想传统的影响,女性主义理论内部形成了众多流派.进而提出了不同的世界秩序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主张妇女具有同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女性议题、女性利益诉求在世界秩序中受到同等关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中的性别问题应当被当做一个系统的统治问题来对待: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弘扬女性的道德优势.尝试以女性特征取代男性特征:后现代女性主义更关注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历史文本中的边缘地位及其作为研究和实践主体在世界秩序研究与历史模式中的边缘地位。未来女性主义诸流派之间的分化与认同、冲突与融合、碰撞与互补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从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奠定现实主义的学术主导地位开始,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基于对国家为何需要权力和需要多少权力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现实主义理论内部逐渐分化形成了人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进攻性现实主义三大流派。三者之间既有理论的承继性,又有一定的分歧和差异。从理论假定、权力观和均势理论三个方面对现实主义的三个流派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把握三大流派的要义。  相似文献   
7.
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当代思政课建设正面临树立“课程自信”的时代命题。思政课的“课程自信”养成需要回答“为何要有”“因何能有”“如何能有”等三个基本问题。首先,“课程自信”符合思政课功能的设置要求,体现其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其次,“课程自信”是思政课的底气,是发自思政课本身的一股正气、硬气、才气和豪气。最后,养成“课程自信”,思政课要以“四个自信”为指导观念,以“四个伟大”为研究主题,以“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以“中国梦”为现实观照。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与周边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边外交是中国和平外交的战略基点,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进入21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作为新时期中国睦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这标志着中国的睦邻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外交新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积极展开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与此同时,在周边外交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以双边和多边为基本合作形式,通过建立对话与合作机制实现共同安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