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锡伯八旗(简称锡伯营)系清朝军政生产合一的组织,锡伯八旗于1765年成立,在经历一七二年后,于1937年被撤销,成立设治局,1938年改为县制,称河南县,因与河南省同名,在全国范围内通邮时经常投错信件、电报,故改为宁西县.三区革命中,称为舒木尔县,解放后1950年仍恢复宁西县的称谓,1954年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时,中央批准在锡伯族聚居区成立自治单位时命名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相似文献   
2.
伊犁辛亥革命中的锡伯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政府为了巩固其腐朽的统治,实行所谓的“新政”,1907年11月,伊犁将军长庚从北洋陆军中征调一营官兵,改编为“伊犁陆军模范营”;1908年1月,又从南洋鄂军各协标营内挑选四百名官兵,并在黄陂、孝感两县招募二百名新兵,由陆军四十一标二营管带杨缵绪任统带,出防伊犁.”南北二洋军”组成了伊犁新军混成协.鄂军人新,带来了大批民主革命的仁人志士,惠远城成为当时伊犁地区的革命中心.将军署于1910年3月,在惠远城北大街,创办了汉、满、蒙、维四种文字的《伊犁白话报》.冯特民当主编.他利用《伊犁白话报》阵地,宣传革命思想,颇受新满营(均为锡伯族)、锡伯营群众的欢迎,均来函报馆表示支持《伊犁白话报》的爱国行动.《伊犁白话报》在伊犁起义的前夕,做了大量的启蒙工作,为伊犁起义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辛亥年11月19日晚,伊犁革命党人决定提前起义.杨缵绪为总指挥.经过一夜战斗,  相似文献   
3.
在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里,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伊犁师范学院建校五十周年的喜庆之日.五十年来,特别是解放后,伊犁师院沐浴着党的阳光从小到大,由柔弱的幼芽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北疆地区的最高学府.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她又紧紧抓住历史的契机,迅速发展成为自治区高等院校群星谱中一颗耀眼的新星,成为自治区培养、培训中学师资的重要基地,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乃至全疆培养培训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各民族人才,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边疆的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锡伯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其部分西迁伊犁后曾为祖国的屯垦戍边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清代伊犁锡伯营藏传佛教寺院和卡伦寺庙为主要考察对象,用较翔实的资料论述了靖远寺的历史、建置、藏经、主要经济来源、宗教活动以及卡伦寺庙的相关情况,表明藏传佛教在锡伯族社会中的功能及其对锡伯族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于一九七七年在波兰华沙大学东方研究所教授考伦茨基的主持下,原由穆伦诺夫茨基搜集整理的《伊犁锡伯族语言资料、民间文学集》一书出版发行.该书中除锡伯族语言资料外,还有近八十个锡伯族民间故事、一百多首民歌.上述语言资料、故事和民歌都用拉丁文转写为锡伯语.该书在出世前经历七十春秋的曲折、风风雨雨、战火频繁、社会制度改革、政府更迭等世道沧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