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自我认同"心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感"的培养过程中宜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把"留守"看做是人生的一种磨砺,用正面激励的策略,唤醒他们的自信与自强,促使留守儿童在逆境中获得健康、阳光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武义县王宅小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素有武义“中原”大粮仓之称的王宅镇上,地处素有“耕读世家”之称的俞源古镇与尊崇“养生之道”的寿仙谷古村的环抱之中。校园内又有“青草殿”的传说。相传清乾隆年间,松阳有一宋姓的大户人家,去金华府办完事回家,经过此地,在路边卸下行李休息,过于疲倦,一觉醒来后竞将大量银子遗失于此而只身回去。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自我认同”心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本研究采用“自我认同”理论剖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认为他们遭遇的困难是过早地面临了成长过程中的挑战,应该把“留守”看作人生的一种磨砺,用正面激励的...  相似文献   
4.
苏志铭 《中国德育》2015,(15):57-58
浙江省武义县王宅小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的王宅镇上,地处素有"耕读世家"之称的俞源古镇与尊崇"养生之道"的寿仙谷古村的环抱之中。"耕读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来最精髓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一种草根文化,是最本真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更造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我们王宅,历来是武义的大粮仓,因此"耕读文化"曾经是我们王宅人民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产物,在教育方面,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并存。所谓的"机遇"是指,"留守"这一特殊的人生经历恰恰是为这一群体提供了一个逆境教育的时机。因此,我们从已有的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只关注到他们弱势的一面,转向用"肯定"的视角"看到"他们独特价值的一面,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自我认同"视角的留守儿童策略研究,即用正面激励的理念及举措,唤醒他们的自信与自强,促使留守儿童在逆境中获得健康、阳光的成长。具体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