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育文化是乡土小说常常表现的母题,在当代小说中又呈现出新的特点--超生.从传统生育文化心理和乡村生活的实际考虑,超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从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超生又是顽固、愚陋的病象反映.在不懈的生命意识追索(超生)中,他们走向了社会文明进程的对立面,把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的生命乌托邦梦想演变为对女婴与妇女的摧残和戕害.  相似文献   
2.
李进祥的小说通过对城市与乡村两个空间的审视,既反映出其间的差异和问题,也深入反思了内在的人心人性问题,呈现出复数的、小写的、多元的、民间化的文学空间。同时这也反映出回族文学,特别是宁夏回族文学由主要以乡村为题材向城市题材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大约在1940年代就已出现“回回写回回”的回族文学作品,50-60年代作品不多,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集中出现一批以回族为题材的作品,此后至今,回族文学民族化发展之路得以确立.以原型批评“远观”的视角而言,80年代中期以前的作品表现回族普遍存在“隔”的不足,此后表现领域逐步阔大深入,能使人物生活于其应有的情境,达到情景交融的“不隔”,标志着回族文学民族化写作的成熟,也体现着回族文学的成熟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4.
结婚俗称“成家”,是成年的一种标志,婚姻也是完整生活与人生的表征,相反如不能实现则意味着家的残缺、生活的残缺和人生的残缺.“难题婚姻”是难题求婚型民间故事及书面文学中爱情主题的一种变形,是艰难生活困境的反映,是人生残缺的直接表现,是认同缺失的隐喻,造成了人物巨大的精神困顿.“难题婚姻”虽然与文学普遍的爱情、婚姻模式不太一致,但作为人生的基本问题其实存在于现实中许多人的情感历程中,尤其在传统社会.因其难,才会婚姻在先;或许也是因其在现实人生中的普泛性,反而文学表现却少了.  相似文献   
5.
石舒清有许多作品涉及死亡意象,其中既有对死亡事件的关注,对坟墓的体察,更有对死亡本身的追思,既有对生命的大爱,也有正视死亡的牺牲精神。由死亡主题而彰显出的,是人生存的韧性、价值和生命的神圣与尊严。同时每一次死亡意象的出现基本都有相应的仪式相伴随,使死亡升华为庄严的生命仪式。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回族文学表现出明显的悲剧审美倾向,悲剧成为展现民族生活和心灵的重要方式。尽管多数作品没有表现激烈的矛盾冲突,但坚硬生活、严酷环境、历史遽变、命运多舛等对人生发展造成的困厄更具有普适性。一般没用宏大主题也没有宏大行动,而是表现生活和精神基本需要的朴素追求,其悲剧具有人生性生活性特征,展现出平凡生命的艰难与坚韧。许多回族文学作品借民间文艺形式,为人物平庸生活增添了浓郁的诗性色彩,作品在浓浓悲情的痛感中生发出唯美的诗意。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构成上讲,回族文学主要建基于伴随人生始终的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和身处其中的中国文化在融合中产生的回族文化。相应的回族文学原型主要有:源自中国主体文学的原型、源自伊斯兰—阿拉伯文化的原型和回族文化自我显现的礼俗及语言原型。后两种原型成功建构了回族文学的民族特征,这也成为民族特征最普遍最主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女性的追求行动在实质上就是反抗、叛逆,是两性之战,是女性要从男性那里夺回自己被压制的权力。其意识中的第一个也是最紧迫需要实现的便是个体的自由,即自我独立。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指向的便是婚姻家庭,具体为爱情自由的追求和家庭生活的情感追求,往往这一愿望难以圆满,当遭遇挫折,即不幸时便转而以其他的方式满足,譬如"出走"——实为反抗、叛逆,在新的途径上实现情感安慰与精神寄托。但是这种行为却交织着追求自由幸福和道德堕落的双重意味,即处于"出走"与"出轨"之间的矛盾尴尬境遇。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论话语方式产生了新的转变,主要趋向于多元发展和个体性的评述形态。本文试图分析产生转变的原因及其利弊,认为文论话语的发展,须紧紧抓住本土话语的生命力,结合传统话语和生活的“活”语言来重建文论话语。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家的文学叙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随之发生认识层面和情感态度上的变化,但家的二重性始终存在着。西海固文学中对家的叙写与五四以来的乡土文学及后来的寻根文学有所不同,既不是决绝的叛逆逃离也不是单纯的依恋,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艰难。由于对乡土乡村的体验和观察更生动更深入,能平等真实地反映和体知乡村的困难困境,所以很好地揭示了“家”的二重性,凸显了对底层民众生存苦难的深切关怀和守望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