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类型学研究为目的,从词义的拓展和语法语用功能的增强等方面来探讨壮语和泰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处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多元系统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因素的操纵.随着社会的发展,赞助人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的操纵越来越明显.本文根据勒菲弗尔对翻译中赞助人因素的阐释,浅析翻译中赞助人对译者的操纵.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壮汉泰双宾语句的整体特征,得出了其定义,归纳了其结构的一些特性,总结了双宾语的位置、能否省略等方面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通过对壮语农业生产加工工具词汇的细微描述,说明壮族对粮食加工与食品加工技术与技巧独特的认识,并尝试揭示壮族农业生产加工工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双宾语句作为一种独立句式,在壮侗语中大量存在,但综观壮侗语研究,该句式尚未见专题成果。通过对壮侗语双宾语句句型、句法特征等的探讨,来揭示壮侗语双宾语句在语序、句法、韵律等方面的一些规律,并指出一些有待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文化差异的普遍存在,译者必须谨慎处理原文文本中存在的文化因素。从解构主义视角来看,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过程就是译者对其在原文文化语境中和意义相互作用关系的解构以及在译语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对该关系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由于壮泰民族的分化是八世纪以来的事情,虽然壮泰语早期存在相似的被动标记,即有"碰撞"义动词演化而来的被动标记te:24和thu:k22、do:m33。但是,壮语的t k33和泰语thu:k22演化为壮泰语被动标记是宋代以来的事情,而壮泰民族的分化发生在公元八世纪。由此我们得出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是语言群团分化之后产生的,至少是宋代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中国羌族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在倡导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格局中,羌族传统服饰文化是羌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对外译介传播的重要元素。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羌族文化遭到破坏。经过各国媒体的报道,一度不为人们了解的羌族文化逐渐走出羌寨、走出国门,吸引了国内外人们的目光。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本文概述并分析了当前羌族传统服饰名称的英译,探讨了羌族传统服饰名称的翻译方法,以期帮助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服饰文化,促使其走出羌寨,融入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9.
一些地方高校照搬或模仿重点高校的翻译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高层次翻译人才的期待.针对此问题,研究国内外部分高校的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分析社会对高层次优秀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及学生的翻译能力、双语水平、综合知识储备、兴趣和就业意向对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和学生需求角度探讨地方高校的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地方高校的翻译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在常规天气时校园内空气是否适合师生从事室外活动,使用相关监测仪器对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及周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了监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了解了各种相关气象因素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影响,最终得到了在常规天气条件下,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国家标准(即适宜从事室外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