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禅定僧:近来日本学者对克孜尔石窟图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禅观僧人像主要出现在克孜尔石窟中,它的出现与鸠摩罗什翻译的有关禅定的经典中的白骨观有关。禅定僧人身上出水与火,应是具有神通的表现。其所在场景应为帝释窟,与弥勒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场景模式影响了摩诃迦叶在鸡足山禅修场景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依塔格山上。始凿于公元3世纪,公元8世纪下半叶以后逐渐废弃。克孜尔石窟洞窟类型多样,壁画精美,艺术风格独特,在东亚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佛教东渐的重要一站。克孜尔石窟第38至40窟是一组洞窟,包括中心柱窟、僧房窟和方形窟。其中38窟是中心柱窟,是礼拜活动场所。主室正壁有佛龛,龛内原有佛像。洞窟其它壁面则绘制有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以及天相图、弥勒说法图等,体现了小乘说一切有部"惟礼释迦"的观念。第39窟为方形窟,穹窿顶,窟内没有绘制壁画,可能是用于讲经的。40窟为僧房窟,窟内有生活设施,如壁炉和床,壁炉用于取暖,床用于禅修和休息。这三种洞窟的组合,共同服务于信徒观像和禅修功能。根据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因素,这组洞窟应当开凿于公元5世纪。  相似文献   
3.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木扎提河北岸的崖壁上,这是我国开凿年代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一处大型佛教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反映的佛教思想、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更对中原内地佛教的发展和表现形式的形成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克孜尔后山区第205窟是一座典型的中心柱窟,窟内壁画精美,内容丰富。其中主室前壁的供养人壁画及上方榜题的婆罗迷字母题记尤为重要。经前人释读可知,题记内容为龟兹国王及王后的名字,结合史料,可判定该窟大致修建年代为公元6至7世纪,从而使得该窟成为克孜尔石窟中为数不多的标形窟之一。该窟所呈现的壁画风格、题材内容、洞窟形制,都为克孜尔石窟的年代分期研究,提供了切实可信的依据。本文旨在结合实地调查及资料搜集,阐明克孜尔第205窟洞窟和壁画保存现状等相关问题,并为学术界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克孜尔中心柱窟为承重墙结构,它的主室、行道、中心方柱平面均为方形,中心方柱立面为蘑菇状。克孜尔地区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是形成这种特点的重要影响因素。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墙面共有五种类型,地坪有四种类型,复杂的类型中使用了动物纤维和石膏。纵券顶是克孜尔中心柱窟中采用最广泛的窟顶形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