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社会主义”不适合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素质偏低、市民社会缺位的具体国情;不符合我党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解放以及共产主义的终极追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凝聚共识、营造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以及深化改革开放的利益诉求。因此,“民主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2.
专业化引导是指导和引领初学者走向专业的第一步,是初学者与专业之间的桥梁。高等教育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重要渠道,注重对新生的专业化引导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坚持第一时间、正面引导、个性化辅导及持续性原则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专业化引导应创新完善教育教学体系,鼓励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专业咨询服务体系,尝试推行导师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释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的意义,详细论述了创新的方面,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基于web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测评系统。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围绕青年"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成为这样的人才"这一有关青年成才的核心问题,提出要成为理想信念坚定、明是非善决断、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人才,并从内外因两方面提出推动青年成才的具体要求。同时,遵循青年成才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观点,包括立志成才、全面成才、健康成才、学习成才、实践成才、创新成才、吃苦成才、立德成才、奉献成才、环境成才等思想,从而构成了青年成才观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是青年教育、青年成才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南,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舆论已成为高校渗透力、影响力最强的媒介舆论形态,对校园稳定、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目前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弘扬主旋律,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舆论监控、引导,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开展丰富有益的网上交流活动,提供师生咨询服务。在完善策略上,需要坚持紧跟时代与贴近师生的结合,尊重实际与兼顾长远的结合,健全规则与凸显内涵的结合,维护稳定与服务师生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苗国厚  李净  谢霄男 《新闻世界》2014,(10):111-112
网络舆情传播途径包括新闻网站舆情传播、"意见领袖"舆情传播、网民舆情传播,具有交互式、跨时空、多媒体、虚拟性、广泛性的特点,传播规律包括信息相对价值规律、信息梯度转移规律、信息循环规律,在监测时要把握网络舆情的负面性、模糊性、突变性、集中性特征,并加强对舆情信息级别的判断和部门间舆情监测处置的协作。  相似文献   
7.
正互联网治理从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那一天就已经开始,20年来,互联网治理从稚嫩走向成熟,从摸索走向创新。当下,互联网治理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以下笔者对其20年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分析。互联网治理阶段研究现状20年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太短暂,但对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以及治理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2014年2月,研究机构we are social发  相似文献   
8.
国情决定我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以及任务,决定我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因此,认识国情,是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认识国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总依据,我们有必要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对其进行考察.我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及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的现实国情,决定了革命道路探索的曲折性,我国革命只能分“两步走”.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道路的内在逻辑中增强青年的国家认同。中国的社会性质要求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的发展程度决定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的自身特殊性决定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道路又造就了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10.
国家的生产方式决定本国的发展状况,国家的社会性质决定本国的基本面貌,脱离本国国情,容易作出错误的决策。国情的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决定我们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国情以及国情各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客观地分析问题,而不能用孤立的眼光主观地看待事物。国情具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具有不利的一面;具有重点性,同时又具有非重点性;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差别性。由是,国情决定我们要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