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苗夏梅 《班主任》2007,(4):28-28
家访,作为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和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访,可以融洽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便于了解家长的心声及其对学校、教师的真实意见;也可以及时把学生的发展状况告诉家长,为家长释疑解惑;更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人们往往仰慕那些神秘的外来物种,而在揭开面纱时却往往让其惊呼“引狼入室”;人们常常赞美那寓示勃勃生机的绿色和鲜活跳跃的生命,而一些苍翠欲滴的绿色植物却在肆意危害着我们的江河湖泊,一只只不邀自来的飞蛾爬虫却在吞噬着我们的森林草原……有害的外来物种在我国已呈泛滥成灾之势。提起外来物种入侵,大概不少人会想起2002年末那一度令人惶恐不安的食人鱼事件。那一条条个头不大、看似温顺的“水中狼族”,长着一口食人鲨似的锯齿,性格极为残暴,一旦闻到血腥,马上变得疯狂无比,转眼间就能把一条大过身体十几倍的猎物吃掉。在它的故乡南美…  相似文献   
3.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表示“回头看”意义的词语不少,如“回首”、“回顾”、“回眸”等,但它们在用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尤其是“回眸”一词,近些年来,使用率较高,更可谓达到泛滥之时。大到一个世纪的“回眸”,小至一年的“回眸”。“回眸”的这种用法,其实不准确。爱用“回眸”,恐怕其初衷也是想出新,嫌“回首”、“回顾“太旧了。实际上,“回眸”也是古今有之的词,并不是新词。不过,献中使用该词较少,正因为用得少,更说明它有特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是门科学,然而,当它被结合实际灵活地加以运用时,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有一次,清朝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视,看见一位农夫肩上扛着锄头,就问身边的大臣张玉书:"这是个什么人?"张回答道:"他是个农夫.""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张玉书顺口答道:"二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和匹夫之夫都是这么写的.  相似文献   
6.
孩子,今天下午你放学回来,所害的。你知道大象的故事吗?大一进家门,我就看到你脸上有泪象小的时候,驯象的人用一根铁链痕,我心头一颤:孩子你知道妈妈将它拴在柱子上,幼象挣不断这跟最怕什么吗?最怕你痛苦,怕你不铁链,只好在原地摇头晃脑。然快乐,可我并没立刻询问你流泪的而当这只象长成庞然大物后,尽管原因,因为我已经猜到了,准是你现在的力量足以挣断比这粗得多这次期中考试没考好。我怕再引你的链条,但它并不试图去挣断它,伤心,便装作没看见。过了一会儿,因为它已经丧失了挣断铁链的自我假装若无其事的样子,去你屋偷信心!孩子,这样一根链…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著名法则:马太效应、手表定理、不值得定律、彼得原理、零和游戏原理、华盛顿合作规律、酒与污水定律、水桶定律、蘑菇管理、奥卡姆剃刀定律、马特莱法则等,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启示,尤其对于管理者来讲,学会运用这些法则,对日常的管理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通讯手段如此迅捷的今天,书信的魅力并没有消退,因为它永远是我们最深沉的情感交流方式。当你抛开繁杂的琐事,安安静静地坐在橘黄色的灯光下,铺开信纸,提起笔,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深沉的情感便汩汩地从心底流向笔端……找点儿时间给孩子写封信吧,把平时想说的、忘记说的、不好意思当面说的写在信里,让深沉的爱有宣泄的出口,让我们与孩子的沟通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教师古称     
夫子《始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起先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师泛指老师、教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傅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保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谙德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归诸道者也。”先生《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韩愈《进学解》:“国于先生晨入大学。”宗师掌管宗室子…  相似文献   
10.
稿酬     
大仲马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的生活比较清贫。有一次,一个剧院经理找到大仲马,对他说:“如果您写的剧本,第一场演出能获得一万法郎的门票收入,我们将给您支付稿酬。”大仲马同意了,与经理签订了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