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道题,若经历三年的“风雨”,没有成为学生的“过眼云烟”,原因就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同它多次“握手”,使它具有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苗学军 《初中生》2005,(34):22-24
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如图1所示,在画图过程中,三角尺沿着直尺的方向由原来的位置平行地移到另一个位置,我们把这样的移动简称为平移.三角尺的平移既可以看成是线段(三角尺的边)的平移,也可以看成是整个图形(三角形)的平移.在思考有关图形问题时,利用平移的方法,把部分图形"搬"到新的位置,使不规则图形变成规则图形,能使已知条件与待证结论之间的关系变得清晰明确,使解题过程变得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3.
苗学军 《初中生》2006,(5):30-3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对一些数量和结果进行了估算.比如:外出旅行之前,预先估计需要带什么东西、花多少钱等等.研究数学问题也一样,严密的推理和准确的计算固然重要,估算也是解题不可缺少的.估算不是漫无目的的,需要仔细审题,充分理解题意,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知识以及数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现以中考题为例,说明估算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4.
完全平方式是指形如a^2ab b^2数式,它的结构特征可概括为:首末两项“戴”平方,乘积2倍在中央.利用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可以妙解许多问题.下面介绍几种构造完全平方式解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苗学军 《初中生》2006,(27):35-37
我们知道,用矩形纸片拼成的图形面积可以解释因式分解.如图1,由三个小矩形拼成一个大矩形可以形象地解释ma mb mc=m(a b c).反之,利用因式分解也可以为拼图提供思路和方法.如图2,公式a2-b2=(a b)(a-b)可以帮助我们把阴影部分(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为a b,宽为a-b的矩形.下面举例说明矩形拼图与因式分解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相似三角形》一章的学习中遇到这样一道题: 例1 如图1,AB⊥BD,CD⊥BD,垂足为B、D,AD与BC相交于点E,EF⊥BD.可证明1/AB 1/CD=1/EF.  相似文献   
7.
苗学军 《初中生》2012,(18):33-36
正归纳猜想型问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解答这类问题,需要从特殊情况入手,通过试验、观察、分析、归纳获得数学体验,进而猜想出一般规律性结论或思想方法.下面以2011年的中考题为例,把这类题的特点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苗学军 《初中生》2013,(18):48-54
"课题学习"型试题,通常以探索、研究、实验操作等不同形式呈现在中考数学题中.它以几何图形为题材,或以数学问题为背景,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描述或逐步观察、操作和归纳、探究,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试题结构通常分三部分,即"阅读与理解"、"归纳与发现"、"运用与推广".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特殊范围所介绍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9.
苗学军 《初中生》2005,(16):16-18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在入学考试中,有这样一道数学填空题: 根据下面这一组图形中所蕴涵的内在规律,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图形.  相似文献   
1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文豪苏东坡的这首《题西林壁》不但让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到了庐山多姿多彩的风貌,更让人们体会到诗中的数学哲理.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随时随地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同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能看到的却是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这就是视图.如图1,就是从三个角度观察同一架战斗机得到的图片.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完整准确地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征.为了研究立体图形,在数学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上面和左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从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