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学数学教育是孩子们一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充满活力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何让孩子们从开始学习数学就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需要,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实践。在这里提供两个课堂案例。  相似文献   
2.
研制学科评价方案是开展学业测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近年教育评价研究的热点问题。梳理、比较2003—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学科评价方案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该系列评价方案基于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北京市课堂教学实际,汲取了国外评价项目及理论的优秀经验,历经多轮修订,聚焦核心课程系列化的呈现,对学业水平测试、内容标准、学业成就水平等核心概念逐一进行了界定,分阶段解决关键问题,聚焦学科能力的认知与水平分层,设计了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学业成就水平描述体现了递进性。借鉴北京的经验,今后国内相关评价机构在研制学科评价方案时,可以关注学科评价方案研制的专业性,并及时向大众解读方案内容,对学科评价方案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水平进行详细划分,从而实现评价方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全面指导。  相似文献   
3.
听名师讲课,是许多教师向往的一件事。但听课时心潮澎湃,听完后空空如也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如何听名师讲课,还是一门学问。向名师的课堂学习些什么,其实也是大有讲究的。说到底,是实践反思力问题。这里就以吴正宪的课堂为例,做一些解读。吴老师提倡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那么,怎么能让它好吃?吴老师提出,要让孩子学习听得懂的数学,不太严格的数学,那么,什么叫儿童能听得懂的数学?什么是不太严格的数学?  相似文献   
4.
正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其中一个成功之处就是激励、唤起和鼓舞学生。在她的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内容流淌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之中。每每聆听吴老师的课,不仅是参与其中的学生,就连教师也会被深深地吸引,随着师生真切交流的旋律而跃动。冷静下来思考其中的原因,这与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是分不开的。数学课上,数学和学生二者孰轻孰重?吴老师以亲身实践行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水平反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分析优秀水平学生的学业成就特点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进步,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通过其在各项数学内容上的学业表现来体现。主要分析数学学业成就水平为优秀的学生针对不同数学内容的学业表现,以及某项数学内容优秀的学生针对各项数学内容的学业表现。着重探析了优秀水平学生的学业表现受哪些因素影响,为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是: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尊重教师的个性创造,正视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为了这一追求,我们不止一次地想过,我们面临着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不同特色的教师,不同个性的学生,能否采取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呢?我们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是: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尊重教师的个性创造,正视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为了这一追求,我们不止一次地想过,我们面临着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不同特色的教师,不同个性的学生,能否采取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呢?我们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9.
<正>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小数乘法运算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运算意义、算理和算法上具有一致性,是学生对乘法意义理解的又一次丰富和扩充。正如2022年版课标指出的,小学阶段在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的基础上,还要“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将“数与代数”领域分为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数与运算主题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由“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部分整合而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对于这个主题,教师的主要困惑是:如何理解并在教学中体现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