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从多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形成了冲击和挑战,教育理念之转型也是全方位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师本"向"生本"转型,"封闭"向"开放"转型,"静态"向"动态"转型,由此生发的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4.
当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时,教育理念发生转变是必然的.“互动式”教育理念不但引起学界的众多关注,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之运用并实践于现代高等教育之中.本文立足于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实践探索这一命题,期待引起更多同仁思考和参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一个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在文学批评这座既神圣又思辨的殿堂上,各种自不同视界、不同语境出发著书立说的大论大言,可谓异彩纷呈,汗牛充栋,令著者开颜,使读者悦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繁荣的表征。但是,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批评论说中,却不无遗憾地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浮躁与晦涩。而《冲突的文学》的作者恰恰从对立面走出,以自己稳健而平易的步伐,在对新时期诸种文学现象的评品审视上,散发出独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女权运动的发生,其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觉醒,文学成为这种现象的有力表征。本文力图通过对女性文学外部与内部两个层面成因的梳理和解读,对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独放异彩的社会底蕴和文学自身资源的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以期为今天方兴未艾的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西戏剧的比较分析中,对中西悲剧美感效应的解读是一个重要学术命题。因为由此我们不但可以挖掘中西悲剧精神及民族意识的差异,更可以从中透视中西文化的不同价值趋向和审美心理,从而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提出互识、互证,特别是互补的文化创新命题。  相似文献   
8.
小花猫和小花狗拚命地向小河边跑去。 小老鼠这时得意地打开口袋“呼啦”一下子,马蜂全飞了出来,小老鼠扔下口袋没命地逃。马蜂紧追上去,把小老鼠蜇得在地直打滚。 这时候,小花猫和小花狗出了满身大汗地跑回来,气喘嘘嘘的,咦!怎么麻袋扔在地上,小老鼠不见了,咱们俩准是上了它的当,走,找它算帐去。它们俩到处去找,找来找去在鼠洞口找到一个圆滚滚的小怪物,它的颜色灰灰的,看去挺像个小老鼠,就是浑身上下肿得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文学创作现象:尽管作家不同,但其美学追求却有着较大的相似乃至于神一。于是,文学史中便有了“苏辛”并称、“周柳”并举、“谢陶”风格等等。屈原和庄子,一个以诗歌著称,一个以散文见长,二者并称为“屈庄”或“庄骚”,已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共认。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文学创作都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美学追求,在文学审美过程中,表现出近似的审美掌握方式和角度。本文试就屈庄浪漫主义美学特质的异同作些不成熟的比较,以供行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的文化,由于其文化生存的土壤、文化生长的环境、文化生发的气候的特异,必然会形成一个民族独特的悲剧精神和美学价值判断,文学作为文化精神的载体,也必然因其独特的文化语境而呈现其差异性。本文主要通过中西悲剧文本中关于悲剧成因的解释及悲剧主体反抗走向的挖掘,对中西悲剧的艺术个性差异,特别是透过这种差异所折射出的悲剧精神之特征作一探讨,从而对中西文化差异性之形成渊源从文学角度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