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人教版)上编排了这样一道判断题:1是所有自然数的公约数。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自然数并不包括0,所以此说法是正确的。而现在把0看作了自然数,又该怎样判断呢?不少教师认为:我们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是针对不为0的自然数而言的,所以不能把1作看0的约数,即该题应判为错误。也有教师认为:既然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不包括0,就应把它作为该题的前提条件,因此,该题要判为正确。从上面的讨论中可看出,两种观点其实是一样的,即题中“的所有自然数”若包括0则判为错误,若不包括0则判为正确。笔者却认为,题中“的所有自然数”…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常会遇到一些富有思考性的填题,而这些问题又往往隐含着某种推算技巧.现对高年级比较多见的有关分数、图形个数和线段总数等填空题的推算技巧,举例分析如下,供老师们在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贵刊1999年第3期刊登的“连锁比例问题”一文,笔者读后很受启发,并对这类问题作了些研究,认为抓“中间”项来统一每份数的大小,使之成为一个“连比”,便能得到更为简捷的解法。例1(原文例1):由车床加工5个甲种零件与加工4.5个乙种零件的劳动量相同,而加工9个乙种零件与加工7个丙种零件的劳动量也相同。一部车床每天能加工甲种零件50  相似文献   
4.
贵刊93年第9期刊登了《在得数的后面应注明单位名称吗?》一文,作者认为,凡是结合实际的应用题,利用字母公式计算时,在得数后面不应注明单位名称。这在《小学教学参考资料》的91年第5期《计算结果写不写单位名称浅议》一文中,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而我却认为,这种观点缺乏科学性,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5.
贵刊1994年第六期《这一问题应尽快解决》一文中,作者针对有关格式问题指出:“如果用的是字母公式而出现了类似‘=50.24(平方厘米)'这种书写格式,那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用字母表  相似文献   
6.
贵刊于1998年第11期刊登了一篇题为《用假设“单位时间”法巧解两道行程问题》的文章,拜读后总觉得其“巧解”有些抽象、复杂化。为此,笔者作了些研究,认为用常规方法解更简捷。现分析如下,供老师们参考。例1 甲、乙两车从 A、B 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当甲车行了全程的3/7时,乙车行了36千米;当甲车到达 B 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7/10。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7.
8.
本刊1990年第三期刊登了《一类分数题目的解法探讨》一文,介绍了七例分数题的解法。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并对有关分  相似文献   
9.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现是否相等呢?小学生是难以辩析清楚的,有时还错误地认为它们当然应该相等.为克服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教学时,我先准备好两个周长为32厘米的红棉线圈和一块木质小黑板,并在小黑板上用白画粉划好若干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如左下图.然后,用红棉线圈在小黑板上围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如长为10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半径为5.1厘米的圆、底为12厘米高为8厘米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从复杂的矛盾运动中,抓主要矛盾和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可使工作、学习事半功倍。我们抓“中心”教学,就是矛盾规律在教学上的体现。下面就如何抓中心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