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工具性不可否认,但这种工具性不可以完全替代其人文教育的价值。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的理念就意味着"大语文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切入,简要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大语文观"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识字教学在低年段的研究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但到了中高年段,它就不再是教师以及众多研究者口中的"香馍馍"了.大家对阅读、写作的关注,直接影响到识字在教师、家长甚至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现实的教学生活中,把识字完全抛给学生的做法不在少数.这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误读,也是对学生识字能力的盲目信任.其实,识字在中高年段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虽然教学的方式方法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教学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但是却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以及"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样的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中高年段识字教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茅洪锋 《阅读》2007,(9):15-15
学了《做一片美的叶子》这一课后,玲玲在抄写句子时,把"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号全部写成了句号,被班长文文发现了。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大胆地解放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基于这一认知,教师应当更新教育理念,营造情感课堂,赋予知识以生命,尊重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和实现教育公平。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无疑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等社会发展理念下,小学管理也要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重视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创造有生命的小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和实现教育公平。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无疑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等社会发展理念下,小学管理也要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重视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创造有生命的小学管理模式。一、确立"育人"目标,体现管理的动态性在小学管理中,"育人"是根本任务,也是最终目标。"育人"的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的过程,是动态的过程。一方面,管理者要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动态跟踪受教育者成长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