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他们“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智力、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从1983年开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五年多来,随着课外阅读的开展和效果的显示,自己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也不断发展、更新、深化、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一、欣赏歌曲,引发学生感受师:今天我们上作文课。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弯弯的月亮》。(欣赏《弯弯的月亮》录音。)听了这支歌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生:我感到作者有点悲哀。生:我觉得那儿的环境很宁静,很美。师:从歌曲的哪些地方感受到那儿很宁静,很美? 生:从开头一句。师:开头一句讲的什么? 生:开头一句讲了遥远的夜空有个弯弯的月亮,月亮下面有弯弯的小桥和弯弯的小船。这些就像一幅画一样,描绘了故乡宁静、美丽的景色。  相似文献   
3.
“九义”小语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作文题目是:从发生在你家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中,选择一件你觉得既有意义又有趣的,写一篇作文。这次作文的要求是记叙事情,而且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其中的意义,可理解为给人以启发、使人明白某种道理、激起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总之,能起积极健康的作用。因此,凡有益又使人感到有趣,并且是发生在家庭中的事,都在选材范围之内。指导这次作文的关键是开启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激发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作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微,学生怕写,教师难教。原因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是现行许多作文训练,受为考而作思想的干扰,把小学生通过作文表现生活、表达情感这个极自然的过程,扭曲成了概念化的、繁琐的写作方法训练。这些训练从形式入手,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更严重的是用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学生在作文中说成人话、说假话,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形成了学生人格中心口不一的两重性。为了改进小学作文教学,我研究了“感受、表现、评改”这个一次作文过程。这个过程把作文教学放在全面育人和语文教学的整体中进行,坚持从内容入手,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