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导出了沉淀滴定的终点误差公式。该公式把终点误差(TE)与溶度积或条件溶度积(K_(sp)或K_(sp)、终点偏离计量点的远近(ΔPB)、被滴物浓度(C_B)以及反应系数五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该公式的基础上,定量地得到了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的准确滴定的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绿原酸合镧(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a(C16H17O9)3].2H20。测试配体和配合物分别对革兰氏阴性茵(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茵(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茵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抗茵活性比配体明显增强,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茵活性反而比配体弱。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的绿色化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稀HCl介质中,亚硝酸盐与碱性品红发生重氮反应,用8-羟基喹啉作偶联剂,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茶红色偶氮染料,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90 nm波长处,亚硝酸盐在0.2~30u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收系数ε=2.30×104L/mol.cm.通过在食品中亚硝酸盐舍量测定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使学生拥有一定设计绿色化学实验的能力,并应用绿色化学理念,拟定了一种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联吡啶钴配合物修饰碳糊电极(Co-piny/CMCPE),实验发现联吡啶钴配合物对邻苯二酚的还原具有较好电催化作用.测定的最佳条件为:以pH 6.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底液,于1.100 V(usSCE)处富集50 s,以0.300 V/s的扫描速度进行线性扫描,采用二阶导数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测定,其线性范围为2.0×10-9~4.00×10-5mol/L,检出限为1.00×10-9mol/L.该法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均较好.用于测定模拟水样中的邻苯二酚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8.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罗丹明B的荧光光谱性质,探讨了β-环糊精浓度、乙醇对β-环糊精与罗丹明B包合物的荧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糊精浓度的增大,体系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计算表明环糊精与罗丹明B形成1∶1的包合物,其包合常数K=5.29×103,当向体系中加入少量乙醇时,环糊精与罗丹明B形成的包合物的包合比未发生改变,但其包结常数减小为K=1.72×102,由此我们认为乙醇的存在对包合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镧与精氨酸谷氨酸三元固态混配合物的热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氨基酸与La3 + 形成的三元混配体配合物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化学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用溶解量热法测定了配合物和反应物分别在 2mol·L-1HCl中的溶解焓 ,根据热化学循环得出配合反应焓 :△rHΘm =- 4 99 6 2kJmol-1,根据实验结果和文献数据计算出混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fHθm[La(Glu) (Arg)Cl3 ·2H2 O ,s ,2 98 2k]=- 6 5 5 2 15kJmol-1.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有关三锇羰基簇合物的电荷密度及体系键对反应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组氨酸锌(Ⅱ)配合物Zn(His)SO_4·H_2O(s),用溶解量热法测定了反应物和产物在298.2k条件下分别溶解在2mol/LH_2SO_4溶液中的溶解焓,根据Hess定律和所设计的热化学循环计算出配合反应焓变△_rH_m~θ=9.371±0.073kJ.mol~(-1),进而求出配合物Zn(His)SO_4·H_2O(s)的标准生成焓△_fH_m~θ=[Zn(His)SO_4·H_2O(s)]=-1788.72±1.560kJ.mol~(-1)。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镧与氨基酸混配体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其组成;并用溶解量热法测定了配合物和反应物分别在2mol.L ~1HCl中的溶解焓,根据热化学原理求出配合反应焓.并计算得出混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_1H_(?)~(?)[La(Glu)(Ala)Cl_3.2H_2O.s.298.2k]=-3295.12kJ.mol~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导出了一个新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该公式把终点误差(TE)与滴定反应平衡常数(K或K′)、滴定突跃(△PE)、被滴定物浓度(C)以及电极反应电子转移数(n)五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讨论了它在判断氧化还原滴定的可能性、求一定误差条件下的滴定突跃和计算终点误差等重要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