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消解主体间性教育的内在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内在的困境,体现出一种不充分的主体间性关系,为了消解主体闻性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内在困境,我们应从尊重并提升学生的前理解、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和实践性关往、保留学生的差异性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事业在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也将会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显示它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萧红梅 《教书育人》2012,(27):62-63
学员论坛是党校干部培训方式的一种创新,指在教师和学员发挥"合力"的基础上共同选择主题,学员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员自由发言或指定学员发言等方式在论坛上交流自己的调研成果,力求运用所学理论去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对策,进而促进学员的交流和教学相长。以"学员论坛"为载体,是研究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共享经验、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了干部培训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揭示了主体与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的和谐一致性.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主体双方的交往缺失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本文试从主体间性的视阈来探讨如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与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的和谐一致性.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具有三个特征:平等性、交互性、多维性.充分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间性的特征,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揭示了主体与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的和谐一致性。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主体双方的交往缺失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本文试从主体间性的视阈来探讨如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与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的和谐一致性。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具有三个特征:平等性、交互性、多维性。充分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间性的特征,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