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本文作者对语文教学过程中气势美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者认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气势美表现在教态气势美、开场气势美、节奏气势美、语言气势美和板书气势美等。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课本里选入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看来很简单,但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诗意。由于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的,跟现代汉语的距离较大,所以只有首先理解诗意,才能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和作者的感情。那么如何去把握呢?一、解诗题古人讲:“题”是额也、‘泪”是眼睛。任何诗文都有题目,古诗也是一样,诗题往往带有总纲的意思,所以,无论讲解哪首诗,首先得解题。如《送元二使安西》,“元二”是人名,“安西”是唐朝所设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使”是“赴”的意思。那么从题目可以看这是友人送元二到安西去写的一首送别诗了,既然知道是送别…  相似文献   
4.
自孟子对个体人格美认识和高扬之后,我国古典美学便明确地把人格精神,道德上的善与审美愉悦联系起来。随之应运而生,便出现了许多高扬人格美的文学作品。选入初中第六册课本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亦为其中之一。作品通过叙述太守调戏罗敷而遭到严辞拒绝的故事,赞美了我国劳动妇女坚贞、智慧、勤劳的人格精神。作品巧妙地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人物语言夸张豪迈,无愧气盛言宜,刚柔相济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这首乐府诗起首四句,以太阳初升,照临秦楼起头,为主人公出场描绘了晨曦初露的背景,交代了姓名,然后概括表现罗敷的外在美和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