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令全世界瞩目,也使教育整体化的格局应运而生.十多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的多样化,面对人民群众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一直在探求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雷沛鸿是一位赤诚的爱国主义者,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杰出的民众教育家.他本着"为穷而失教的劳苦大众教育事业而奋斗"的目标,以"教育大众化"为其民众教育理论的基础,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化、中国化的民众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9日,经过长时期的调查研究,国务院颁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通过开展部属师范大学的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这意味着废止已有十年之久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再次获得新生,是继全部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政府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些中小学进行了“取消百分制,建立等级制”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尝试,并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然而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即把百分制与等级制对立起来的观点。笔者认为,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百分制与等级制不应是对立的。二者在教学评价中不...  相似文献   
5.
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时,曾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人:2000年5月5日,此人的肖像进入耶鲁大学名人堂,和毕业于该校的政界名人布什、克林顿等一起接受学生瞻仰;近期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在耶鲁大学演讲时再次提到这个人;梁启超评价此人“舍忧国外无他思想,无他事业也”;此人逝世后被美国《哈城日报》称为“学者、政治家及今日新中国运动的先驱者”。 何人能获得如此高的名望?他就是中国赴美留学第一人、近代“留学生之父”——容闳[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盛宣怀,字杏荪,别号愚斋,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生于1844年4月27日,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开拓者,一生兴办了采矿、航运、纺织,煤炭、冶金、铁路、银行、电讯等各类大型企业十多个.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士绅主导的乡村教化生成了恪守与超越传统教化精神的双重取向。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既可看作是士绅教化对社会基础性变迁与西学新知东渐的回应,又可解释为士绅的公共身份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自然推衍及士绅对非主流文化的彰显。对这一双重取向的探究,将构成一个观察明清民间社会变迁与过渡性社会群体角色转型的深度历史透视点。  相似文献   
8.
一 调查的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家庭法制教育现状,以便更好地对未成年人进行家庭法制教育,同时为家庭法制教育的读本提供一些依据,为家庭法制教育的途径探索一般的规律。二 调查的内容北京市初中二年级学生家庭法制教育的情况及其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北京市初中二年级学生家长对法制教育的认识。三 调查的对象(一)调查对象:初二学生和家长。(二)取样方法:采取定向取样和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北京市完全中学总数是695所,我们按5%的比例随机抽取34所样本校,兼顾城镇、农村、城区以及好学校、一般校、基础薄弱校三类学校…  相似文献   
9.
董柏林 《教育与职业》2007,(19):100-102
竺可桢字藉舫,浙江绍兴市人,1890年出生在当地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在私塾里读书,每天勤奋苦学.中学阶段,就读于上海澄衷学堂和复旦公学,后转到唐山路矿学堂上学.191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庚款留学的公费生,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农学,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专攻气象学.  相似文献   
10.
士绅是传统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复合身份决定了对此类群体行为方式的研究具有多层面的价值,如从中可以考察传统知识分子的性格、透视国家与民众的关系以及地方社会自治的性质问题.然而学者目前大多侧重于士绅政治角色、经济地位等问题的探讨,对士绅文化权力挖掘甚少,而对作为文化权力集中体现的教化权力的研究则更是极为缺失.士绅教化权力的来源直接型塑了士绅教化的图景.本文意欲探究明清时期士绅教化权力的来源机制,以求裨补研究的不足以及为进一步认知明清士绅教化图景提供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