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考证是胡适学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郑少龙在《胡适的古典小说考证》内就胡适考证小说的方法原则,基本情况、考证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在小说考证的方法上,胡适继承了清代乾隆学派的考据法,并积极吸取西方的进化论与实验主义学说,采用了“中西合璧”的方法。胡适花费在我国四大文学名著及《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传统小说上的精力与心血是巨大的,经过考证,他将古典小说分为由“历史演变而来”与“作  相似文献   
2.
古典小说、尤其是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是按照特定的构造模式进行的。陈维昭在《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基本模式》中指出,明清小说人物的塑造有三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作家感兴趣的是客体世界中的人际关系,着重描绘人生世相的种种情态,在人物塑造上追求“酷似”“毕肖”。《水浒传》里宋江等人的形象属于这一模式,而《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则使这种模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到了臻于完善的境地。另一种是,作家依据信仰、理想塑造人物,即所谓“传奇模式”,小说中的人物对外界的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结构具有不同的审美范型。周裕锴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三种审美范型》中论述了以“八代之诗”为典范的“物感型”,以唐诗为典范的“直觉型”及以宋诗为典范的“内省型”。八代诗人的美学追求是“感物”与“体物”,无论是直书其事、寓言写物的赋,还是因物喻志的比或应物斯感的兴,客体“物”在审美活动中都居中心地位,他们的审美注意力倾向于物质世界。唐诗人追求的是物象后面的意蕴,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