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以荚汉给予类动词和投掷类动词为例,从句法-语义界面入手,利用相关语料集中考察了双及物结构的语义表达差异,并加以认知语义阐释.研究发现:第一,两类动词的双及物结构有不同的语义解读,取决于动词的语义结构具有不同的凸显和侧重.给予类动词其凸显和侧重的语义是隐性语义,具有[+状态]或[+结果]指向.而投掷类动词其凸显和侧重的语义是显性语义,具有[+事件]指向.第二,双及物结构的语义表达差异可以在Talmy(1991,2000)的事件框架(event-frame)内得到合理的解释:给予类动词注重的是事件的最终后果,而投掷类动词注重的是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一个词语不同的义项构成这一词语的语义范畴。在同一范畴中,各成员并不是具有相同的地位,代表该范畴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有中心的、典型的成员和边缘的、非典型的成员之分。隐喻理论、转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汉语中语义的典型成员到非典型成员的拓展机制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定量研究,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非词汇化动词的使用特征. 通过对比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美国大学生写作语料库 LOCNESS中的高频非词汇化动词"take"发现,学习者由于语内因素、语际因素、过度概括以及诱导性错误等原因,其"take"的搭配词存在高重复率、缺乏多样性和搭配不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大规模对外传播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英译更需与本土译学理论相结合。该文尝试以胡庚生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从三维转换的角度,对《围城》中四字格的英译进行研究,发现:译者通过判断四字格本身的历史性、结构性,以及在上下文语境中获得的修辞性、交际性,选择意译、增译、词性转换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考察了运动事件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角和主题。我们认为:1.相对于框架语义学,认知语义学理论更具有解释力;2.与词汇化模式相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从共时的角度来看,词汇化模式存在类型等级性;从历时的角度看,词汇化模式存在演变动态性。  相似文献   
6.
英汉词汇的理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语言理据是辨识或诠释语言符号意义的依据,它反映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各种联系。本文从语音、形态、语义几个层面分析英汉语言中的理据性,认为英汉词汇的音、形、义虽然有着“任意性”的一面,但同时更存在着语音、形态和语义的理据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