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牺牲前写的《与妻书》,是一篇催人泪下的绝命遗书. 作者以赴死的决心参加起义,在风声鹤唳中写下与妻永诀的家书,并不是刻意要做一篇令人不忍率读的传世之作,但他那以死报国的悲壮情怀和缠绵悱恻的至爱深情却似一盆纯青的炉火耀动在率直疏朴的文字之中, 只能激起读者难平的心潮。熔巨恸大哀与至仁博爱于一炉,以深刻的道德  相似文献   
2.
写诗要有激情,但这激情不应是个人感情狂涛的挥洒,而应反映出时代的心声。我们读了闻一多的《静夜》,就会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他那个时代,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特别是包括闻一多在内的那个新月诗派,他们有的把自己关在脱离现实的艺术之宫,低声咏叹个人虚无漂渺的理想不得实现的哀怨;有的沉醉在个人主义的小天地里,反复吟唱缠绵悱恻的恋情;有的甚至迷失了方向,发出一些与时代的节拍极不相称的悲鸣,以致诗情和才华也随之枯竭。这当中唯有闻一多既受那一派诗风的影响,而又能卓然独立,写出一些富有战斗激情的篇章,《静夜》就是其中的一首(见于闻一多诗集《死水》)。  相似文献   
3.
古诗是用文言写成的,固然与今天的白话文有许多不同,同时又因为它是韵文,特别讲究音节和格律,所以,它的特殊句式就更多。一、使动句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相似文献   
4.
在教材的“基础训练”和各种形式的考试题中,常有“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一类的题目,答案往往不止一种,这是与标点符号运用中的两可现象分不开的。这就提醒语文教师,在命题时要尽量避免这种两可现象。如果出现这类题目,则有两种情况,决不可主观臆断,以“我”为准。标点符号运用中的两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被列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科学故事《蝉》选自让·亨·法布尔的《昆虫记》。这位被人们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的杰出人物,于一八二三年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象样的小学,从小放鸭,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由于贫穷,法布尔渊博的知识大都得力于自学。青年时代的法布尔在集市上叫卖过柠檬,在铁路上当过筑路工人。由于学习十分勤勉,他未经师授而学成了高等数学,并通过考试取得了大学教授的资格,写出了十大卷自然科学巨著,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烂多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本中比喻句较多,或喻人,喻物,喻景,或喻事,或喻理,无不十分贴切恰当,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因此,通过讲析,让学生领会比喻句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一般教师都习惯于一种呆板的程式,凡遇上比喻,大体作“三段论”式的问答:①这是什么句子?②用什么比什么?③  相似文献   
7.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仅仅是号召学生观察,而不具体地把方法交给他们,就很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方面作一些探讨。“仔细”,就是要看到事物细微的差异,特有的个性,转瞬即逝的动态和神情。连续两年获得国际写作比赛奖的十三岁的少年陈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有一次,他根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试卷上,发现有这样一道试题,要求学生指出下边一句话里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象海边上的浪花吗?”有些学生的答案是“反问”,老师都打了“×”,据说标准答案是“比喻”。且不说根据小语教学大纲的  相似文献   
9.
这是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中的第一课。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进行了两次“看图拼音识字”的训练,但未进行过“句”的训练。根据这一情  相似文献   
10.
照应,是文章的结构方式之一,能使叙述前后呼应,首尾相衔,形成环环相生、丝丝入扣的结构网络,有助于突出文章中心和人物形象。照应有多种形式,如首尾照应、情节照应、过渡照应、总分照应、伏笔照应、与标题照应等。《穷人》便是一篇善用照应的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