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变文,向称难读。多年来,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努力,其间障碍颇得扫除,不少篇章庶几可谓文从字顺了。笔者不佞,日昨亦尝留意于斯,近日再将《敦煌变文集》与项楚先生《敦煌文学丛考》(以下简称《丛考》)、《敦煌变文选注》(以下简称《选注》),郭在贻、黄征、张涌泉先生《敦煌变文集校议》(以下简称《校议》)对读,同时再参稽蒋礼鸿,徐震塄、周一良、刘坚、江蓝生、袁宾等先生的有关论著,发现其中仍不免间  相似文献   
2.
一、文章的由来关于中古以降的“自”和“复”,当代许多著名学者均有精辟的见解,“不约而同”地认为它们确乎常作词尾.笔者不佞,受有关论说的启发,前后写了几篇讨论“自”“复”的文章.由于笃信此说不诬,不免在引例上有些出入.后来,姚振武先生撰文多有匡正,笔者是万分心感的.不过,窃以姚先生的立论稍嫌未允,于是又写了《再说词尾“自”和“复”》.没料到,由于拙文方法的“唯一”,且“偏离了正确的理论和方法”;结果不仅“离事实有多远”,而且令姚先生“奇怪”“惊讶”不能已已.我辈凡劣,学殖无根,能有高明指拨本是求之不得的事,原应颔而息之.但想到拙文竟引起别人的不安,因而又鼓起“文责自负”的勇气.写下这篇但愿没偏离正确的理论和方法的东西,如它能多少冰释姚先生的“奇怪”和“惊讶”,笔者就欢抃无似了.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的现象相当严重,本就平时所记尽可能补出有关词条的最早书证。既可供《汉语大词典》修订时匡补,亦为史工作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的现象相当严重,本文就平时所记尽可能补出有关词条的最早书证。既可供《汉语大词典》修订时匡补,亦为文史工作者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5.
传世名篇中,常常有一些看似明白而实际上颇费思索的地方,其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因一字之多少或异同而意义隔膜不通,也就是校勘的问题。今拈出一条以资讨论(为醒眉目,引文稍长,尚乞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九五”重点课题 ,它主要收录唐以后到清前期这一历史时期的新词新义 ,为汉语史的研究 ,各种层次的文科教学提供方便。全典估计六百万字左右 ,由八位教授分头撰写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白维国研究员总摄其事 ,笔者负责撰写“Y”|“Z”两个字母百馀万字。现初稿已完 ,为了征求意见 ,特发表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来的汉语史研究中,一向落漠的以魏晋南北朝为核心的中古汉语研究逐渐热闹起来.研究的范围日益拓展,研究的深度亦与日俱增,无论是语法、语音、词汇都有了一系列的论著问世.其中最是成绩斐然的当推词汇的研究,抛开论文不说,专著则前有江蓝生先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后有蔡镜浩先生《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继踵增华而拓土开疆.1992年,吉林教育出版社又推出了杭州大学方一新、王云路博士伉俪的《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为行文方便,江著简称《汇释》,蔡着简称《例》,王、方著简称《例释》.笔者捧读数过,感佩良深,以为《例释》可与江、蔡之著鼎(?)而三而又后来居  相似文献   
8.
中古以降,“自”“复”常作词尾。姚振武先生对此提出怀疑。本文对姚文一一作答。并论证了什么是词尾,词尾“自”“复”的特点以及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关于词尾“自”“复”的讨论为时已久,但较长时间是停留在“词尾说”是否成立的问题上。而今这两个词尾已为学术界普遍认可,如果再就老问题申说已无大的意义,因此,本文拟就词尾“自”“复”产生的历史背景、结构条件以及组合后的语法范畴,历时演变等方面进行讨论,试图进一步揭示出这两个词尾的精神实质。囿于水平,论说或多未妥当,但倘若竟能成为引玉之砖,那么笔者就至感欣慰了。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六十年代初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问世以后,踵武者可谓多矣.保守一点估计,五六十种是有的.春兰秋菊,各擅一时之美,其间不乏独具风格的《古代汉语》.笔者从事古汉语教学有年,前后使用以及参考过的教材亦有三四十种,校短量长,觉得在近期出版的教材中,河南师大荆贵生教授主编、黄河出版社推出的《古代汉语》是颇具特色、最切实用的教材.昔陶渊明有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笔者浅陋,谨将在使用荆编教材中蠡测所及呈诸同好,祈请高明莞尔而教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