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有这样的两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为什么秦汉的皇帝都称帝,而唐宋两代的皇帝却都称“祖”或“宗”呢?如唐朝第一个皇帝李渊叫唐高祖,第二个皇帝李世民叫唐太宗;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yìn)叫宋太祖,第二个皇帝赵炅(jiǒng)叫宋太宗。这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是皇帝的庙号。庙号在殷代(商朝)就有了。当时有作为的君主死后,都要在祖宗的太庙里立一个庙室供奉,经常由继位的君主去祭祀。每个庙室都要有个名称,于是庙号就出现了。如太甲的庙叫太宗庙,太戊的庙叫中宗庙等。周朝的…  相似文献   
2.
锤炼虚词     
一般讲炼字炼词时,只讲炼实字实词,不大讲炼虚字虚词。其实,古今作家在写作中也很注意虚词的锤炼。在古典诗文中,虚词的运用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的艺术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让人捎走后又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使文意大为增色。这都是妙用虚词的有名的例子。在古典诗文中,善用虚词的例子是很多的。下面再举两例,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