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一、加、减法应用题本册教材中的加、减法应用题,主要是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它们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大数-小数=相差数小数+相差数=大数大数-相差数=小数把这三种有密切联系的应用题集中在...  相似文献   
3.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五年制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二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是对“千克”这个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因为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只靠观察是不能真正建立起重量观念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等实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创新,较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下面仅撷取几个片断加以介绍。片断一: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  相似文献   
4.
蒋文献 《山东教育》2000,(34):40-4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但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是消极的听客,是老师提问的“应声虫”,他们只是简单地直接地获取知识,很少有问题意识,很少有发现知识的过程和自由探索的实践。教师没有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势必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