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对在职英语教师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传统教师教育阶段的课程没有为师范生今后从事外语教育教学准备必要的语言学和外语教育学研究意识;传统教师教育课程未能给师范生留下持久有效的影响;教师教育没有为师范生后天可持续发展所需核心能力提供充分有效的训练。因此,教师教育需要从单纯培养知识技能型外语人才转向培养应用型研究人才;要重新审视实践的作用,调整实践结构,加大实践比重,协调好理论讲解与实践经验的关系;要培养学生具有后天可持续发展能力,尤其要重视训练其自我反思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3.
从语用角度来诠释隐喻.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去理解隐喻的具体操作特征和关涉因素,进而打破传统研究的桎梏。拓宽人们对日常言语活动的认识。在英汉隐喻具体操作中.不断地体现着语用特征。同时又反映着各自的运作特色。  相似文献   
4.
班组管理是综合性艺术,涉及心理教育、情感培养,品质提升等因素,其中心目标应该是:搞好班风建设,创造优优异成绩。营造良好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必要前提,创造优异成绩是中学办学的重要目的。在具体的班组管理中,二者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基于这一认识,我在多年的班组管理过程中笃志探求,总结出“五子”管理法:摸底子、定框子、树样子、设卡子、指路子。  相似文献   
5.
《哲学研究》论述的“遵行规则”悖论一直是哲学界探讨之热点,维特根斯坦本人也没有给出明确、清晰的消解方案,而是将其和“语言游戏”、“意义即使用”、“私人语言”等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文章基于对“遵行规则”的解读,阐述悖论产生的原由、论证其消解,指出悖论反映了维特根斯坦的反“意义心理观”,突出他对语言本质的理解院语言是生活形式中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美国教师教育基于“问题意识”,经历了从“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教师学习”到“教育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变.本文通过对其历史动因的考察,结合研究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它们的社会价值、国家价值和教育价值.作者认为,反观美国教师教育研究范式演变过程有利于审视我国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职前和在职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