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探被评论家们称作寓言小说的《荒野的呼唤》,本文作者认为虽评论家们所揭示的寓意都适合此小说,却还未反应出作者意欲揭示的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现代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遗传因素间的关系是被这三种力量合力异化的关系。在这三种力量面前,人是无意义的,渺小的,抗争是没有结果的,只有服从,顺向接受,其结果是人变成了非人,被异化成了禽兽。  相似文献   
2.
3.
17世纪早期,英国文学艺术风格明显地表现出背离伊丽莎白时期的重文采、重语言的美学风格,转而重描述简洁、语言朴实、言筒意赅的作品。促成英国文风转向的文化动因主要有五个因素。一是质朴而通俗的英国民众语言的影响;二是清教文化的影响;三是机智短诗的影响;四是塞内加文风的影响;五是莎士比亚、培根等一批时代巨人的影响。在这种种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17世纪早期的英国文风呈现出与伊丽莎白时期文风截然不同的风格,对英国文学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时代的镜子——罗伯特·勃朗宁非个性化戏剧独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勃朗宁的非个性化的诗歌创作艺术通过戏剧性独自的采用、诗歌题材的扩大,深入到人物心灵以同时展出多种情节的艺术手法使作者的声音隐退,只给读者呈现出对人类世界的客观描述,以给读者阐释诗歌的更大自由,以表明世界的多元,理解的相对性,追求中心与原旨的古典诠释理论的不可能.他的这种非个性化诗歌艺术,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西方文学,成了20世纪广受青睐的写作风范.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性的挤压下,现代人被严重异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把人挤到了边缘地带,使之失去自己的家园。现代人有发达的理性思维,有对金钱、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却忘却内在的生命,压抑自然的欲求,从而失去人应有的本性。与现代性的肆略相抗衡,作者通过康妮与守林人梅勒斯的爱情故事演绎的拯救之途是现实主义的反动,即他大声疾呼、强烈倡导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渴望人能够直面人生,回到人生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6.
伊丽莎白时代是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人主义们对人性的研究和颂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劲头,而在艺美学中深刻蕴涵着这种时代精神:一、在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上,当时的艺美学鼓励发挥人的创造力以改进自然美的东西,使之更加绚丽多彩;二、在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当时的艺美学提倡发挥创造精神,使学作品既保持传统之精华,又突破改进创新传统,使整个时期成了传统与创新浓密交织的时期。由于这种对人的创造精神的重视,伊丽莎白时代成为英国学史上乃至世界学史上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