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学生只有通过反复阅读 ,才能掌握词句 ,提高读和写的水平。”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抓好“读”这一首要环节 ,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科学地设疑提问 ,创设情境 ,把矛盾引入学生的阅读过程 ,让学生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从而活跃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以使学生提高在探索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根据学生思维的认知规律 ,分析文章思路 ,设疑提问 ,讲究提问的层次性叶老说 :“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  相似文献   
2.
作文指导课上,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尽管老师把写作知识和要领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学生,可学生仍然对着作文纸一筹莫展。有人认为这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无从下笔。其实不然,即使是大作家,有时也有难以下笔的尴尬局面。斯坦贝克就曾把他坐在写字台前却硬是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刻形容为“分娩的痛苦”。大多数写作过的人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看样子是无法写下去了,忽而又情不自禁,思如泉涌。这种现象在学生中也经常出现。学生在写“随笔"时,尽管平时写作水平不算好的学生,也能写出一点情文并茂的佳作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是学生进入了个人良好…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一首意蕴深广的哲理诗。诗人闻一多在这首诗中别具匠心地运用绘画艺术给生命着色 ,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技巧 ,赋予色彩以生命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意义 ,表现了诗人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观照生命的独特视角。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 ,并且这种情感一般都依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我们领悟这种情感 ,必然要借助诗中具体可感符号 ,即意象。我们解读《色彩》这首诗 ,首先要找出这首诗的最主要的意象———“色彩” ,并思考这些意象的特征 ,然后再分层透视它在诗中对表现情感和主旨的作用。对于“色彩” ,一般人总停留在对各种自…  相似文献   
4.
夜与花之语     
我家楼顶上种了很多花,夏日的夜晚。当暑气退去,凉风轻拂,萤火点点的时候,总有阵阵香霭浮起,那便是一种叫“夜来香”的花舒展开了笑脸。[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  相似文献   
6.
7.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  相似文献   
8.
登山者希望有捷径.渡河者希望有舟楫,学生读书希望有方法,所以语言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这里要谈的是固定程序法。通过反复训练与反复实践,让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技能。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所谓氛围 ,是指弥漫于作品局部或全部的特定气氛 ,能够体现作家的价值取向 ,凸现作家所描绘的不同艺术形象的特点 ,给读者一种浓烈的美感。具有浓郁氛围的作品 ,不仅是为了作品主题和情节的需要 ,而更主要是让读者从中享受到一种情调 ,一种韵味 ,一种阅读快感 ,领悟到一种深层的意蕴。让读者从中对世界有新的或更进一步的认识。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我们不能不为文中弥漫着的沉郁的人生况味 ,闪烁着的澄明的智慧之光所震撼。作者笔下的地坛 ,沉寂冷落 ,萧瑟幽深 ,“荒芜但并不衰败” ,一种浓烈的氛围 ,萦绕在我们的心间 ,挥之而不去 ,由…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审美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老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将情感教育的原理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真情实感于教学之中.用强烈而深厚的情感优化学生的心理,理解和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打开学生的智慧之窗.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