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蒲映东 《甘肃教育》2011,(23):36-36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性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是智力或认知的核心成分。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离开语言,人们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而离开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内核。  相似文献   
2.
从学生接受语文教育初始,他们就已经处在一个全息的个人感知中。这种感知虽然是浅显的、稚嫩的,但它始终处在无限的延伸与拓展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各种知识虽然是分科进行的,而知识本身却是一个综合的联动,一切知识只有在大的知识整体中,才能凸显其价值。在所有科目中,语文教学可以整合人先天和后天学习修养得来的各种信息,是启封其他各学科的端倪,是社会文化科学知识运转的无形场。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并不在于一种静态的识记,而在于一种动态的思维,这种动态思维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在个人成长中对世界、人生、事业、他人认识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