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活动内容 :通分子求比法及其应用。二、活动目标 :1 理解通分子求比的方法。2 加深对分数的意义和比的意义的理解。3 应用通分子求比法 ,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三、活动过程 :(一)启动导入1 涂一涂 :根据分数在图中涂色2 填一填 :(1)上题(1)中甲的一份与乙的一份比较()(填写 :甲大 ,乙大 ,同样多)。甲分成这样的()份 ,乙分成这样的()份。所以甲与乙份数的比是()∶()。(2)上题(2)中甲的()份与乙的()份比较()(填写 :甲大 ,乙大 ,同样多)。甲的一份与乙的一份比较()。甲分成这样的()份 ,乙分成…  相似文献   
2.
实现教学做合一 ,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主动地去创造。但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强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要获取的知识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创设一定的情境 ,提供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台级 ,让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 ,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 ,会用归一、归总的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但要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还有一定的难度。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台级 ,让学生自主学习呢 ?我在教学中设计如下 :1.根据下表两种量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4.
一、课前交流(略)二、新课导入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1:长方形,正方形。生2:平行四边形,圆。生3:梯形,三角形。师:看一看,老师讲桌上的  相似文献   
5.
一、探索创新例1.男、女生人数共有90人,男生增加9人后,女生增加1/5,这时,男、女生人数正好相等。问男、女生原来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90人是原有男、女生人数的和,如果女生人数不变,男生增加9人后,这时总数就增加了9人。现在男生人数与改变后的女生人数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看书自学什么小学生看书自学的能力比较差,他们看书自学的最大困惑就是找不出问题,泛泛的看书,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起不到看书的作用。所以,看书的关键是提出自学的问题,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来提问。提问题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当堂提问,还可以是出示自学提纲。问题提出来了,学生明白了学什么,也就为新旧知识架了桥,为培养学生的看书能力铺了路。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1.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看书能力,就是让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去看书自学。这样,学生就会有的放矢,自学就会落在实处。如…  相似文献   
7.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位置及前后联系。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的一节“圆柱的体积”。这是一节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反复的过程。大纲在加强几何直观教学的同时,十分...  相似文献   
8.
例1.某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7,从外地转进6名女生后,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全班原有学生多少人?【分析】“从外地转进6名女生后”,女生由占全班人数的73变为占全班人数的12。这时女生的人数在变,全班的人数也在变,而男生的人数却是不变的。男生不变,就要把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分率转化成占男生人数的分率;男生人数不变,就要用男生人数作单位“l”;男生人数不变,就要先求出男生的人数。从“某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7”来看,全班人数占7份,女生人数占3份,男生人数占(7-3)份,故原来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7-33。从外地转进6名女生后,“女生人数…  相似文献   
9.
一、均分图形法例1.如图1所示,在一个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带阴影的小正方形。较小的一个带阴影的小正方形面积与较大的一个带阴影的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多少?【分析与解】如图1所示,对角线将大正方形等分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将右上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九等份,图中带阴影的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智慧树”教学用具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影响,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通过“智慧树”教学用具对小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影响的研究,可以认清“智慧树”教学用具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进一步启发我们去思考:“智慧树”教学用具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评价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