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由于生活风俗、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的差异,中西雕塑艺术在题材、艺术语言、表现手法、形式美感等诸多方面有时趋向融合,有时相互借鉴,有时又偏于对立冲突。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论述了在不同时间中西雕塑艺术的发展变化特点及异同,最后提出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不能够忽视本民族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2.
艳俗雕塑于"85新潮"后在中国出现,近几年艳俗雕塑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有人认同,有人默许,也有人反对。从中国雕塑史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进步,它打破了中国雕塑单一的思维模式与造型样式,为当代中国雕塑的发展拓宽了思路。但艳俗雕塑是对中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与价值体系的反叛,尽管它运用的是雕塑的语言,但它不适合中国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雕塑创作曾经是中国雕塑创作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后它只是中国多元创作形式的方式之一,而且其创作方法被一部分人质疑并扣上没落艺术的帽子。笔者就现实主义雕塑创作在中国的缘起及发展进行论证,认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现实主义雕塑创作将会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氏祠建筑木雕艺术的表现语言丰富多样,集高浮雕、浅浮雕、圆雕、镂空雕、线刻于一体,将斜雕法、体积压缩法等雕塑的表现语言运用得淋漓尽致.同时雕塑与彩绘相结合,又巧妙地利用光线因素增强木雕的视觉效果.其表现语言既充分考虑观者的欣赏效果和光线的制约因素,又兼顾木材的局限性和建筑配件的功能性.吴氏祠木雕综合运用表现语言凸显观赏效果对当代雕塑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雕塑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它的形成与中国古老的哲学有直接的联系。它主要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中国古代雕塑融功能美、意念美,形式美于一体,具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在造型方面写实中带夸张,重类相,重写意;同时中国古代雕塑多种表现手法融于一体。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素描被引进中国以来,素描就一直是美术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坚持科学严谨的素描训练,已成为美术界的共识.人体素描是美术院校素描教学的高年级的课程,它是素描学习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人体素描教学中提高学生造型能力需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艺用人体解剖学及其透视规律的掌握及科学运用;其次,整体观察方法与整体作画能力的培养;再次,素描语言的研究.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学习研究学生造型能力、动手能力一定会得到加强,学生的审美修养会得到提高,对基本功的理解会更加宽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望,素描的基础地位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雕塑程式化特征十分明显,它是中国艺术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创作理念在雕塑领域的具体体现,形成中国传统雕塑造型程式化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有特定的关系。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程式化具体表现为体积团块化、形象写意类相化、细节装饰化。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程式化既有相对稳定的地方,也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内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雕塑程式化特征对当代中国雕塑创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雕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城市雕塑已成为一个国家、城市、小区或校园的标志。由于受中国封建时代的局限,它在中国产生的时间不长,和西方国家相比没有优胜。尽管城雕这几年在中国发展非常快,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城雕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缺乏,城雕在中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城雕在中国逐步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我们已认识到城雕设置要与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