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教育现代化的成效。因此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成为我国教育制度能否得到发展,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教育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难题,譬如学校领导应如何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工作中保持一种稳定向上、历久不衰的热情,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这需要我们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到实践去探索管  相似文献   
2.
蔡定基 《教育导刊》2005,(12):44-45
当前,新课程改革到了关键阶段。如何提高认识,转换角色,促进课改的发展,已成为广大校长亟需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一、新课程改革对校长角色提出的挑战校长角色的含义是什么?校长首先是教职员,然后才是管理者;校长是学校的法人、领导,但笔者更理解为校长是具有教育家特质的办学人。校长的任务是管理学校并促进学校的发展,肩负着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发最优化的课程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资源、学生、教师这一“教育场”的功能,使学校各种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落实到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凸显民主化…  相似文献   
3.
蔡定基 《教育导刊》2002,2(8):79-81
本文以网络环境下的道德现象、道德问题作为考察对象,指出现有网络道德失范及其对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管理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基于资源的学区集群管理模式则是我国众多地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之一。本文以资源管理为逻辑起点,从学区集群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操作和优势与不足三方面来探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科技所起作用的科学总结,也为历史教学必须加强科技教育因素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通过挖掘中等师范学校教材中科技教育因素,构建科技史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科技兴国的意识和水平,这才能在教学中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最近广州市师范学校师生教育交流团一行七人应香港教育学院的邀请,到香港教育学院和培正小学、AUSTRIA INTERNATION SCHOOL等三所学校考察、听课,就文化因素对师范生信念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磋商研究。从这次两地交流看今后师范改革发展,我们不能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待香港教育,只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择善而行。 (一)提高学生的培养层次,走联合办学,加强联合之路。香港教育学院是由柏立基学院、香港工商教育学院、中文教育学院等五所大专院校组成,从原来办学规模小,校园面积、师资质量等方面均未尽人意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本着对师范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的理论(《邓小平文选》第198页),从我国浩瀚的史籍中提炼出中华民族的爱国精髓,无凝是开发宝库、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对国家教委颁布的《三年制中师历史教学大纲(试行)》和94年9月使用的《中国历史》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网络环境下的道德现象、道德问题作为考察对象,指出现有网络道德失范及其对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管理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中美两国高中社会学科教学的比较研究,认识到中美两国在教育理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社会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蔡定基 《教育导刊》2001,(13):17-18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课程显然是一种特殊文化,是一种进入教育领域的特殊文化,也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李鹏程(1994))因此离开了对人价值的否定,不认识人自我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就难以建立科学的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近五十年来,中学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是“中央一统的政府行为”,其特点,一是“中央集权”,二是纯粹的“政府行为”。中国教育部(2000)提出的突出问题有8个方面:一是课程过分注重智育和传承知识的倾向;二是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倾向;三是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