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玉霞 《文教资料》2011,(26):191-192
高校老同志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离退休工作人员,高校要充分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做好老同志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蔡玉霞 《科教文汇》2011,(29):203-20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的美好社会,它是以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为目标,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以真、善、美为最高追求的社会。人文精神作为社会文明的理性积淀,在社会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其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文精神的牵导与支撑。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新时期农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适时调整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思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新农村建设形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道路,唤醒农民主体意识.烟台市立足于基层,规范化建设基层综治组织体系;建立大格局,创新社会治安的工作机制;走群众路线,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建共享;积累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在搞好农村社会治安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的逐渐渗透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的民主、自由、法制观念,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降低、民族认同感弱化、文化自信缺失。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并对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6.
蔡玉霞 《林区教学》2012,(10):44-45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关系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在整个社会环境、整个校园环境和管理体系中去揭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一般规律,结合实践,突破理论,用系统的眼光看问题,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体系,包括社会人文氛围的培养、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专业设置的调整、教师和学生个人人文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等等,由内到外,由点至面,由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浅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要把它放在整个社会环境、整个校园环境和管理体系中去揭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一般规律,要用系统的眼光看问题。首先要加强社会人文教育,营造人文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弘扬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从根本上平衡办学的经济和人文导向,调整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建立大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的保障机制;第三要提高教师人文精神培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压力为2.14~2.34ATA,加压20分钟,稳压70分钟,减压30分钟的高压氧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与各疗程治疗后高压氧治疗对RBC、HBG、HCT的疗效。结果经高压氧治疗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后前1疗程无明显效果,第2疗程有一定疗效,第3疗程效果明显。结论高压氧对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三学生进入一轮复习,开始面对文科综合的整体复习,在复习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综合试题解题能力比较差、缺少方法。精细题目——训练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传授学生解题思路——定时训练——评价讲评机制,最大效率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的人文氛围,包括社会氛围和校园氛围,是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外在与内在的需求,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成败的关键。构建好的社会氛围包括加强社会人文教育、完善社会制度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等等。好的校园氛围的营造需要转变教学导向,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同时要建立人文精神发展的保障机制,这样,从外在到内在构建和谐的人文精神发展的氛围,才能不断推动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