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汉武帝置涪陵县于郁山,三国时置涪陵郡,以至唐置黔中道,使彭水地区成为道、州、县三级治所的要地。开发盐、丹地方产业为特征的"黔中文化",源头在郁山。几千年年来郁山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民族文化,仅先后修建的庙宇就有"九宫十八庙"的种种传说,对应考证不同版本的地方志,有关说法并非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2.
唐代,开元年间所设的十五道之一——黔中道,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幅员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辖18个经制州和51个羁縻州。自古境内以盛产盐丹著称。在唐王朝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中原兴师,黔中独宁",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本文从盐的角度解读"黔"字入手,展示了以盐丹文化、多民族多种经济形态共存的文化、流官和流放文化、羁縻州文化为其内涵的黔中文化。  相似文献   
3.
乌江盐运历史起源甚早,有关航道、社会条件以及船型、运量、供应地区等重要内容,史籍所载资料丰富,包括乌江盐运对沿江城镇兴起的特殊带动作用,历代盐运船工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