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一、着眼合理,说教材的使用《童年趣事》是人教版大修订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童年的发现》以及选读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都写出了童年的精彩,都充满了童真童趣,能勾起学生对自己类似经历的回忆。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两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还可以写写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写一件事的方法,要写一个童年故事并不难,但要写出“趣”却也不大容易。因而这一次的写作指导课,我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继续进行记事作文训练,要…  相似文献   
2.
仓储式多媒体CAI系统的创意及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强调了研制课堂教学用的多媒体CAICWS的必要性,设计研制了新型的仓储式多媒体CAI系统,该系统以资料型、开放型和易用型为显著特征,已逐步在深圳市部分高校及中学试用并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3.
内生偏好是教师科研创新的重要动力。通过对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3 113位教师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大学教师的科研偏好较强,但科研创新性不高;虽然对科研投入的积极作用有限,但科研偏好不仅能直接影响科研创新,也能通过强化科研投入实现间接影响,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学术制度认同制约教师的科研投入;科研偏好与学术制度认同的交互作用对科研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两者在影响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且随着教师学术制度认同水平的提升,科研偏好对科研创新的直接作用逐渐被削弱。在影响大学教师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内生科研偏好比外在学术制度发挥了更强大的作用。研究在呵护教师科研偏好、促进科研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上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调查38所高水平大学1605位教师后发现,在“双一流”建设与学科评估双重影响下,学科的评估后建设普遍成效显著,教师感知到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但不同类型学科的教师对学科建设成效、资源获取和工作要求的感知差异显著,评估结果加剧了学科资源获取的马太效应;评估结果主要通过工作资源的独立中介作用、工作资源与教师工作要求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科后续建设成效。为更好地推进评估后学科建设,高校要更加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平衡工作资源与教师工作要求的关系;协调好各类学科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分类讨论建设路径;谨慎对待将评估结果与学科资源挂钩,回归学科评估初衷。  相似文献   
5.
学习时间投入是衡量研究生学习状态与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30所高校14 286名研究生的调查数据,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层级回归模型,围绕研究生线上与线下学习时间投入变化展开分析。结果发现,从线下学习转向线上学习的过程中,研究生在学习上的时间投入出现大幅度下降,且不同背景的研究生在线下学习时间投入、线上学习时间投入和时间投入变化上呈现出多种特征。此外,研究生线上与线下学习时间投入变化是学习环境、学生的认知反应以及学习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环境因素中网络环境对研究生线上与线下学习时间投入变化的作用受学生的认知反应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群体学习时间投入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创设良好的线上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引导、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科生科研是令所有专业本科生受益的“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经历之一。对259位完整参与过至少一次科研活动的人文社科本科生的科研效能分析发现:不同背景的学生,科研效能存在显著差异。控制学生背景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团队负责人和参与科研次数对学生的研究能力与技能影响最大;与导师的接触程度和是否团队负责人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能力影响最大;对读研与从事科研的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与导师的接触程度和导师风格。为了提高人文社科本科生科研效能,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学生科研参与次数;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学生可尝试建立团队负责人轮换机制,丰富科研体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